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大别山岳西县石关混合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夏斌
、
蔡周荣
、
张玉泉
、
钟立峰
、
吴维平
、
王洪
、
刘立文
、
杨之青
、
董春艳
安徽岳西县石关混合岩属于原北大别变质杂岩的一部分。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第一次 变质时间为232 Ma,相当于晚三叠世早期,第二次变质时间为207 Ma,相当于晚三叠世晚期。复合锆石的核部(继承锆石)为发育韵律环带的岩浆碎屑锆石,其年龄值分别为560 Ma、444 Ma、394 Ma、378 Ma和331 Ma,暗示其原岩非岩浆岩,而应为沉积岩;研究结果还表明,北大别石关混合岩经历了两次变质作用:①超高压变质作用,变质时间为232 Ma(n=5加权平均年龄);②退变质作用,时间为207 Ma。与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时间一致。
大别山北缘金刚台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
查看
]
黄丹峰
、
罗照华
、
卢欣祥
位于大别山造山带北淮阳火山岩带中段的金刚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新的地质观察表明,其不整合于早白垩世商城岩体之上,不应当归属为侏罗纪。对金刚台火山岩3个样品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其中喷出相的黑云母粗面岩(B09)年龄为(128.4±3.6) Ma,次火山相的闪长玢岩(B21)年龄为(129.1±2.2) Ma,靠近火山岩层底部的粗安岩(B26)年龄为(129±2) Ma。样品B09的测年数据误差较大,B21和B26则非常一致,表明金刚台火山岩形成于129 Ma,火山喷发持续时间较短。金刚台火山岩是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巨量岩浆爆发事件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区域火山地质特征和商城岩体剥露机制的综合分析表明:(1)金刚台火山岩形成之前,区域发生了强烈的挤压隆升;(2)金刚台火山岩是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3)火山岩形成后区域进入长时间的岩石圈伸展阶段,因而129 Ma是大别山地区构造转换的分界时间。
斑脱岩中锆石SHRIMP测年在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应用-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学研究的新思路
[
查看
]
王泽九
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年代框架始终是地学界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然而多年来关键层位仍缺乏高质量同位素年龄的约束,随着SHRIMP测年的引进和大量层凝灰岩或斑脱岩在前寒武纪地层中不断被识别,测年技术提高后,可完成对斑脱岩中岩浆型微小锆石颗粒的测年要求,使中、新元古代地层年代学的研究获得极大的突破,改变了我国使用了近80年的传统中、新元古代地层对比的认识。随着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不断地为中、新元古代地层柱中的定位增添新的数据资料,它不仅再次准确地确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而且对整个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地质演化史的认识和生物演化在中元古代年代地层柱准确定位都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安徽铜陵凤凰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瞿泓滢
、
裴荣富
、
李进文
、
王永磊
为建立矿区内岩浆演化序列、探讨成岩成矿关系,选取凤凰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精确定年。石英二长闪长岩样品测年获得年龄数据为(136.0±2.0)~(143.0±2.4)Ma,加权平均值为(139.4±1.2)Ma(n=15,MSWD=0.76);花岗闪长岩样品测年获得年龄数据为(136.7±2.0)~(145.3±2.4)Ma,加权平均值为(141.0±1.1)Ma(n=17,MSWD=1.5)。岩体侵位年代为晚侏罗世、燕山晚期,与铜陵矿集区主要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与花岗闪长岩侵位年龄一致,老于石英二长闪长岩侵位年龄,说明花岗闪长岩为凤凰山矽卡岩型铜矿床的主成矿岩体,成岩成矿关系密切,它们为同期产物。同位素组成表明,幔源岩浆分异的深部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岩体侵位、岩石圈整体加厚产生的伸展作用和软流圈地幔、上覆地壳减压熔融产生玄武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安徽东源钨矿含矿斑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秦燕
、
王登红
、
吴礼彬
、
王克友
、
梅玉萍
东源钨矿是皖南地区新发现的大型白钨矿矿床,是该地区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钨矿床。东源大型白钨矿的发现实现了皖南地区地质找矿的新突破,为该地区的矿床勘查工作指出了新方向。本文对东源钨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并运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定了含矿岩体的成岩时间,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和控矿因素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与东源斑岩型钨矿化有关的花岗斑岩的成岩时代为148.6±1.8 Ma,为晚侏罗世岩浆侵入活动晚期的产物,并认为燕山晚期的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可能从华南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阿尔金索尔库里地区元古代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张志成
、
郭召杰
、
冯志硕
、
李建峰
阿尔金索尔库里北山彩虹沟塔什达坂群卓阿布拉克组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20±20M(MSWD=1.5),代表流纹岩的喷出时间。岩石的SiO2介于68.33%~70.60%,K2O>Na2O,K2O/Na2O平均值6.42,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25)钙碱性系列(平均为2.76),为一套典型的壳源流纹岩岩石系列。稀土元素含量(σ平均为211.3×10-6,轻稀土富集(L/H平均为6.57),Eu亏损中等(Eu平均为0.30)。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k、Zr,而相对亏损Ba、Sr、Eu、Ti、Nb、Ta为特征。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具有典型的板内火山岩特征,而岩石显著的低Sr特征(25.0×10-6~65.3×10-6,平均值为36.8×10-6)并非源自加厚的地壳,而是起源于斜长石稳定的正常地壳。阿尔金流纹岩是由进入上地壳高位岩浆房的拉斑玄武岩的底侵作用直接使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岩浆。该岩浆体系沿区域断裂构造体系上升,并经历了较强的结晶分异和演化,最终形成阿尔金索尔库里北山流纹岩系列。
重庆秀山凉桥板溪群红子溪组凝灰岩SHRIMP锆石测年及其意义
[
查看
]
汪正江
、
王剑
、
谢渊
、
杨平
、
卓皆文
关于板溪群的时代归属及其地层划分对比,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为此作者在重新研究了秀山—梵净山地区板溪群的沉积序列及其演化的基础上, 首次对秀山凉桥地区的板溪群红子溪组顶部的晶屑凝灰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 测年,研究显示板溪群早期的盆地扩张阶段结束于790 Ma 左右,随后盆地转入快速充填和差异升降阶段。地层对比研究表明,秀山—梵静山地区的板溪群沉积仅相当于黔东的下江群、湘西的板溪群下部,沉积时限为820~790Ma,是新元古代中期Rodinia 裂解背景下的裂陷盆地的早期充填。
中亚-蒙古造山带东段的锡林郭勒杂岩:早华力西期造山作用的产物而非古老陆块?—锆石SHRIMPU-Pb年代学证据
[
查看
]
薛怀民
、
郭利军
、
侯增谦
、
周喜文
、
童英
、
潘晓菲
锡林郭勒杂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褶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变质岩系,以前多被当着前寒武纪的古老地块。本文通过对该杂岩中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发现,副片麻岩中的皓石多为岩浆锆石,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06±7Ma,指示它们的原岩主要是由近同期(略早些)的岩浆岩风化后就近沉积的产物,该年龄应代表源区(岛弧型?)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同时也是副片麻宕原岩沉积的下限年龄。正片麻岩中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82±2Ma,代表花岗片麻岩原岩的侵位年龄。岩石中锆石的变质增生边的形成年龄为337±6Ma。代表锡林郭勒杂岩发生变质和变形的时间,该变质事件可能与贺根山缝合带内所发生的一次主要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这些年龄资料充分说明,锡林郭勒杂岩并非古老地块,而是华力西早期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事件的产物整个事件是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70Ma)完成的,推测该杂岩发育在碰撞造山带的弧前环境、中亚一蒙古造山带东南部(内蒙古的中、东部)碰撞前的构造格局可能不是典型的多岛洋体制,由于缺少古老的陆块,造山过程更多的表现为大洋的大陆化过程,即洋内俯冲形成岛弧,岛弧在被动大陆边缘拼贴聚合转化为新的大陆。
中天山东段中元古代晚期-古生代构造-热事件:SHRIMP锆石年代学证据
[
查看
]
李秋根
、
刘树文
、
宋彪
、
王彦斌
、
陈友章
星星峡杂岩是中天山构造带东段出露的最老岩石,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和各种副变质岩,并被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和古生代片麻岩所侵位。文中利用SHRIMP定年方法,对星星峡杂岩的一个片岩和侵入其中的一个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其中片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给出1 800、1530和1200Ma 3组大约年龄,表明其源区不仅包括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早期还含有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壳物质。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年轻的年龄为(1 189±65) Ma,与该区中元古代大约1 200 Ma岛弧岩浆活动相近,可代表其沉积时的最大年龄。同时获得约910和470 Ma的两组较年轻年龄;前者解释为变质年龄,后者为岩浆扰动年龄,与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侵位时代相一致。中天山构造带东段的中元古代晚期岩浆(大约1 200 Ma)和变质作用(大约910 Ma)的发生时间与华南、南极洲东部、澳大利亚南部和北美西南部所报道的格林维尔期增生-造山事件在时间上接近,表明中天山构造带东段与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过程密切相关。
中国最古老的岩石和锆石
[
查看
]
万渝生
、
刘敦一
、
董春艳
、
NutmanA
、
WildSA
、
王伟
、
颉顽强
、
殷小艳
、
周红英
在中国大陆的许多地区都已发现大于3.4Ga的锆石和岩石。鞍山市全球仅有几个存在 ≥3.8Ga岩石的地区,他们以不大的规模存在于白家坟、东山、深沟寺杂岩中,由糜棱岩化奥长花岗岩和变质石英闪长岩组成。近年来,在鞍山地区还发现了许多3.7~3.6Ga岩石和锆石。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鞍山地区在3.8~3.6Ga期间存在周期性的地幔添加和陆壳形成。除鞍山外,在中国许多地区的不同类型岩石中也获得了≥ 3.4Ga锆石,虽然它们大多数都是碎屑和残余成因。(1)华北克拉通冀东铬云母石英岩中3.85~3.55Ga碎屑锆石;(2)华北克拉通信阳中生代火山岩长英质麻粒岩中3.66Ga岩浆锆石;(3)华南克拉通宜昌地区扬子地块新元古代砂岩中3.80Ga碎屑锆石(一颗);(4)华南克拉通华夏地块新元古代-古生代变质沉积岩中3.76~3.6Ga碎屑锆石;(5)西北地区塔里木地块阿克塔什塔格地区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中3.6Ga残余锆石;(6)西秦岭奥陶纪变质火山岩中4.08Ga捕捞锆石(一颗);(7)西藏普兰地区奥陶纪石英岩中4.1Ga碎屑锆石(一颗,有3.61Ga增生边)。一些古老锆石有高达4.1~4.0Ga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在中国,>3.4Ga地壳物质的比例以往被低估了,发现冥古宙和始太古代物质的可能性任然存在,他们将对中国早期陆壳演化提供新的制约。
«
1
2
...
71
72
73
74
(current)
75
76
77
...
88
89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