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江西南部余田群长英质火山岩 SHRIMP锆石 U-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冀春雨
、
巫建华
江西南部龙南、菖蒲盆地余田群“流纹岩-玄武岩”双峰式火山岩酸性端元的 Rb-Sr 等时线年龄为 175 ~148 Ma,不仅变化幅度较大,而且多与基性端元的 Rb-Sr 等时线年龄( 179 ~173 Ma) 不匹配。笔者采用精度较高的 SHIRMP 锆石 U-Pb 定年法,获得菖蒲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最下部的流纹岩和龙南盆地双峰式火山岩最上部的英安岩 SHIRMP 锆石 U-Pb 年龄分别为(195.2±2.8) Ma 和(191±1.7) 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这不仅说明两盆地的双峰式火山岩是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而且它们是在喷发间隔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根据国际地层表,菖蒲盆地和龙南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地质时代属早侏罗世早期。SHRIMP 锆石 U-Pb 年龄明显大于全岩 Rb-Sr 等时线年龄可能是全岩 Rb-Sr 等时线定年法存在误差造成的。江西南部双峰式火山岩 195~191 Ma 的 SHIRMP 锆石年龄,说明江西南部在早侏罗世早期就进入了拉张构造环境; 结合双峰式火山活动之后,长英质火山岩 145~130 Ma 的 SHIRMP 锆石年龄的获得,说明江西南部在 190~145 Ma期间为长达 45 Ma 的火山活动宁静期,这个现象难以用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单一模式进行合理地解释。
冀东青龙地区新太古代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形成时代:锆石SHRIMP U-Pb定年
[
查看
]
孙会一
、
董春艳
、
颉颃强
、
王伟
、
马铭株
、
刘敦一
、
AllenNUTMAN
、
万渝生
本文报道了冀东青龙地区新太古代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变质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砾岩中的TTG砾石、花岗岩砾石和基质的岩浆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15±9 Ma(MSWD=1.9)、2510±10 Ma (MSWD=1.6)和2512±7 Ma (MSWD=1.0),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黑云斜长片麻岩碎屑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40±6 Ma (MSWD=1.6),朱杖子群桲罗台组变质酸性火山岩岩浆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8 Ma (MSWD=1.1),单塔子群鲁杖子组黑云变粒岩碎屑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04±7 Ma (MSWD=1.8),另有一个数据点的207Pb/206Pb年龄为3.04 Ga。根据本文定年结果和前人资料,获得主要结论如下: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很可能为岛弧环境的产物;朱杖子群与下伏单塔子群之间虽存在角度不整合关系,但时间间断不长,朱杖子群底部张家沟组砾岩不具有底砾岩性质;③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朱杖子群和单塔子群与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遵化深变质绿岩带—三屯营—太平寨—迁安岩浆杂岩区变质程度差异很大,但形成时代相同,是后期构造作用把它们置于同一地壳平面。
冀北赤城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刘胤
、
倪志耀
、
翟明国
、
石玉若
、
严刚
、
卢俊生
冀北赤城侵位于红旗营子群中的花岗岩体主要有马营的红墩梁、清泉堡的冰山梁、云州水库的舍身崖和镇宁堡的东沟楼等岩体,属于陆壳成因的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其中,红墩梁、舍身崖和东沟楼等岩体为黑云二长花岗岩,以富SiO2,贫Al2O3,Na2O和K2O为特征,εNd(t)为-13.25~-15.80,锆石SHRIMP年龄介于136 Ma与144 Ma之间,形成于燕山期;冰山粱岩体为花岗闪长岩类,以贫SiO2,富Al2O3,Na2O和K2O为特征,εNd(t)为-12.18,锆石SHRIMP年龄为228 Ma之间,形成于印支期。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龄数据表明赤城地区存在有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次花岗岩浆活动事件,可能反映出华北克拉通破坏始于印支期,而在燕山期达到高潮。
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合峪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
查看
]
高昕宇
、
赵太平
、
原振雷
、
周艳艳
、
高剑峰
合峪花岗岩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外方山地区, 为豫西地区燕山期最大的岩基, 出露总面积达784km2, 有多期侵入的特点, 可划分为6个单元。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资料表明, 合峪花岗岩基侵位时间为148.2~135.3Ma。合峪花岗岩基的SiO2 = 67.16%~75.43%, Al2O3 = 13.29%~15.92%, MgO=0.26%~1.12%, K2O+Na2O> 8%, Na2O /K2O = 0.88~1.43, 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 ACNK = 0.94~ 1.09, 为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岩体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 ( La /Yb) N = 14.5×10-6~49.9×10- 6, 平均值27.2×10- 6 ), Sr含量变化较大( 102×10- 6~848×10- 6, 平均290×10- 6), Y、Yb含量低( Y = 3.21×10- 6~17.3×10- 6; Yb= 0.43×10-6~2.16×10- 6 ), Eu弱亏损(Eu= 0.57~0.89) , 反映熔体发生过长石分离结晶作用, 源岩部分熔融生成熔体时残留相组合中没有或很少有长石的存在。合峪花岗岩基ISr =0.7071~0.7090, Sr(t) = 40.8~65.9,εNd(t) = - 16.4~- 11.2, 其tDM2为1.85~2.27Ga;锆石的εHf(t)主要集中于- 25.39~- 5.25之间, tDM2年龄介于1301~2846M a。同位素数据显示合峪花岗岩基的源岩主要为南秦岭及扬子地块结晶基底, 还混有少量熊耳群及太华群的物质。综合区域地质演化, 认为合峪花岗岩基形成于秦岭造山带中生代陆内俯冲, 岩石圈增厚, 幔源岩浆上涌底侵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
华北克拉通高凡群、滹沱群和东焦群的形成时代和物质来源: 碎屑锆石 SHRIMP U-Pb 同位素年代学制约
[
查看
]
万渝生
、
苗培森
、
刘敦一
、
杨崇辉
、
王伟
、
王惠初
、
王泽九
、
董春艳
、
杜利林
、
周红英
对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变质地层高凡群、滹沱群和东焦群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了研究.高凡群石英岩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2.5 Ga, 存在部分~2.7 Ga 和时代更老的碎屑锆石. 滹沱群底砾岩的石英岩砾石碎屑锆石年龄谱与高凡群石英岩十分类似. 东焦群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碎屑锆石年龄也以~2.5 Ga 为主, 但无>2.6 Ga 碎屑锆石, 而有~1.83 Ga 和 2.0~2.2 Ga 碎屑锆石存在. 研究表明: (1) 高凡群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花岗-绿岩带之后, 为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2.14~2.47 Ga)最古老的地层之一; (2) 滹沱群是在古元古代高凡群之后陆壳基底之上形成的沉积地层, 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2.09~2.14 Ga); (3) 东焦群形成于~1.83 Ga 之后, 可能与长城系底部对比; (4) 所有样品的碎屑锆石都显示了明显的 2.5 Ga 年龄峰值, 为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新太古代晚期强烈构造岩浆热事件的时代记录。
湖南益将稀土-钪矿的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和Hf 同位素特征:湘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
[
查看
]
王彦斌
、
王登红
、
韩娟
、
陈郑辉
、
王清利
湖南汝城益将REE-Sc 矿是中国华南重要的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类型,其赋矿岩石石英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 年龄为(424±3) Ma,代表中志留世的侵位年龄,为该区存在加里东期岩浆活动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的新证据。锆石εHf(t)值为-1.9~-7.6,锆石Hf 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5~1.9 Ga)。εHf(t)值主要为负值,揭示其源区可能主要为陆壳物质或者富集地幔。部分锆石的εHf(t)值约为-1.9,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可能有一定比例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源区同位素的不均一,可能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幔源岩浆与古老地壳物质混合的结果。锆石Hf 同位素数据显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1.5~1.9 Ga)的两阶段模式年龄揭示湘南地区存在至少为古元古代的地壳增生。这些新资料为理解华南地壳演化和区域成矿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湖南城步火成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对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约束
[
查看
]
柏道远
、
贾宝华
、
刘伟
、
陈必河
、
刘耀荣
、
张晓阳
目前对新元古代中期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及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构造性质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湘西南城步地区新元古代火山岩和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并厘定其构造环境,从而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约束。城步新元古代花岗岩侵入于云场里组变质火山-沉积地层中。云场里组变质火山岩与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828±10Ma和805.7±9.2Ma。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图解表明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区域地质背景指示云场里组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前盆地。以城步火山岩和花岗岩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提出新元古代中期江南造山带西段构造演化过程:872~835 Ma期间为陆缘盆地;835~820 Ma期间俯冲造山,江南造山带形成基性—超基性岩和早阶段岛弧花岗闪长岩,东侧的城步地区为弧前盆地;820~810Ma期间江南造山带发生弧-陆碰撞;810~800Ma期间江南造山带进入后碰撞环境并形成晚阶段强过铝(黑云母)花岗岩,东侧城步地区因华南洋洋壳俯冲而形成新的岛弧;800Ma后华南进入伸展裂陷盆地演化阶段。上述认识揭示出扬子陆块东南缘的连续岛弧增生过程,同时为钦杭结合带南西段雪峰期“残留洋盆”属性提供了新证据。
贵州南部地区安尼阶底界锆石SHRIMP年龄结果
[
查看
]
郑连弟
、
姚建新
、
仝亚博
、
宋彪
、
王立亭
、
杨振宇
中国西南地区中下三叠统广泛发育多层凝灰岩,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安尼阶底界,即中/下三叠统界线位于火山凝灰岩之下0.5 m处为国际上奥伦尼克阶/安尼阶(Olenekian-Anisian)界线层型牙形石划分标志Chiosella timorensis首现的位置。从火山凝灰岩分离出20颗岩浆成因锆石的SHRIMP年龄测定,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7.6±1.7 Ma(95% conf.)或±1.4(2σ)Ma,此结果与贵州关刀剖面Olenekian-Anisian界线附近凝灰岩用TIMS方法得出的247.2±0.1 Ma年龄有很好的一致性。望谟甘河桥剖面中下三叠统界线凝灰岩在华南地区大面积分布,本文的结果为区域地层对比和划分提供了新的年龄数据,同时为研究三叠纪初期生物复苏时限提供了新的年龄参考。
赣南营前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郭春丽
、
毛景文
、
陈毓川
赣南营前岩体由早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在前者中普遍发育暗色基性包体。SHRIMP锆石U-Pb测年显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172.2±3.1Ma,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168±3Ma,包体为167.6±3.3Ma。所有的岩石均为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 Eu负异常并不明显的特征,Nb-Ta负异常显示壳源物质的特征。晚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早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暗色包体的(87Sr/86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0885~0.70965、0.71058~1.46393、0.70788~0.70923和-6.38~-5.31、-6.51~-5.17、-5.47~-4.31;锆石εHf(t)值分别为-12.4~-5.7、-9.2~-4.2、-9.4~+0.1。结合岩相学、地球化学研究,初步认为营前岩体的两期花岗质岩石源于地壳重熔,地幔底侵导致地壳熔融形成营前岩体,基性岩浆加入到未冷却的酸性岩浆中形成了目前所见到的暗色包体。结合区域上的研究资料,认为中侏罗世期间,沿“十杭”断裂带及与其相平行的一些深断裂发生了板块的撕裂,这些缝合带是岩石圈相对薄弱的地带,有利于幔源物质底侵上升以及壳幔相互作用。
赣南兴国留龙金矿田井头复式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
查看
]
刘善宝
、
王登红
、
陈毓川
、
张建
、
许建祥
、
曾载淋
、
应立娟
、
王成辉
、
范世祥
、
张永忠
、
赖志坚
赣南兴国县留龙金矿田井头复式岩体由主体花岗闪长岩和补体闪长岩组成,其中闪长岩主要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而不是英安岩或粗玄岩,其主体和补体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相互平行,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型,Eu有弱的亏损,两者来源于同一个岩浆房;并发现了具有金矿化特征的绿泥石化蚀变闪长岩,是一个新的地质找矿方向;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井头复式岩体的主体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162.6±2.6)Ma (MSWD=0.75),具有金矿化特征的绿泥石化蚀变闪长岩的成岩年龄(156.6±1.7)Ma(MSWD=0.46)。区域地质及井头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区金矿的形成与中晚侏罗世的浅成相中酸性、中性或基性岩浆岩密切相关,与赣南地区燕山早期钨锡矿的成矿时代同步,在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两者应属于同一成矿系列。
«
1
2
...
69
70
71
72
(current)
73
74
75
...
88
89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