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赣南东坑盆地早侏罗世侵入岩的锆石SHRIMP测年-兼论赣南粤北地区成岩后期构造热事件
[
查看
]
余心起
、
吴淦国
、
狄永军
、
邱骏挺
、
周翔
在确定粤北霞岚杂岩形成于早侏罗世的基础上,本文报道了赣南东坑盆地含湖杂岩和临江盆地玄武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含湖杂岩由正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辉长辉绿岩组成, SHRIMP锆石U-Pb年龄值花岗闪长岩193±2Ma,混有正长岩的辉长辉绿岩196±1Ma,属于早侏罗世产物。野外可见花岗闪长岩中正长岩包体与基性岩包体共存、以及基性成分渗入正长岩包体中的现象,可能表明存在多次结晶作用。含湖以东约8km处的花岗斑岩186±3Ma。临江盆地的玄武岩则有2570Ma、1730Ma、800Ma、430Ma、190Ma等多期多组捕获锆石的年龄,最迟为早侏罗世,但不能与含湖杂岩构成燕山早期的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多组~195Ma的火成岩表明,早侏罗世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间歇期可能时间不长,即印支期的挤压在早侏罗世已经转向伸展垮塌,或者即将开始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对赣南东坑盆地含湖杂岩和粤北霞岚杂岩钾长石的40Ar/39Ar测年结果为132~137Ma之间,表明中国东南部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退引起的后缘扩张和动力学背景从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转换事件影响,及由此所引发的大面积火成岩对早期火成岩成岩后期构造热事件扰动。这一认识可以促进对赣南粤北地区早侏罗世构造属性及其后续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
赣东北鹅湖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
查看
]
赵鹏
、
姜耀辉
、
廖世勇
、
周清
、
靳国栋
对赣东北鹅湖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研究。SHRIMP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鹅湖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的(121.7±2.9)Ma;岩相学及元素和Sr-Nd-Hf同位素特征表明鹅湖花岗岩属于S型,主要是由地壳深处(至少40 km)的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成岩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造成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可能是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诱因。
甘肃阳山金矿带中酸性岩脉成岩年龄与成矿时代
[
查看
]
雷时斌
、
齐金忠
、
朝银银
文章研究了阳山金矿带中酸性岩脉侵位时代,探讨了岩脉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对矿带内不同区段内出 露的中酸性岩脉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年龄测定。结合前人对矿带内岩脉的K-Ar、Rb-Sr法年龄和含金石英脉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测试成果,以及西秦岭地区的中生代岩浆岩形成时代和金矿成矿年龄统计分析,认为阳山矿带内的中酸性脉岩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金成矿不仅与这个时期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而且受到了白垩纪早期及第三纪早期2次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
福建沿海中-基性岩墙群锆石SHRIMP U-Pb定年
[
查看
]
杨永峰
、
杨俊杰
、
李南美
、
闫强
、
占玄
、
董传万
福建沿海地区晚中生代的花岗岩及火山岩中广泛发育基性、中基性的岩墙群,岩墙群岩性为辉绿岩、角闪辉绿岩和石英闪长岩等,并以角闪辉绿岩为主。采集晋江、同安、湄洲岛等地具有代表性的岩墙样品,选择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同位素年龄都比较接近,都形成于96~87Ma之间,是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它们的形成是中国东南沿海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岩浆活动的最后一幕。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群高压麻粒岩中含石榴石花岗岩脉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与折返作用
[
查看
]
戚学祥
、
李化启
、
李天福
、
蔡志慧
、
于春林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核部的南迦巴瓦群是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峰期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和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以含有高压麻粒岩透镜体或夹层为特色的变质岩组合。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产于退变质高压麻粒岩中的含石榴石花岗岩脉具有高钾、富铝、轻稀土强烈富集、分馏程度很高、重稀土相对亏损、Eu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值强烈富集、Rb/Sr>1.4的特征。利用花岗岩的主要成分及锆的含量估算的岩浆初始温度为792~801℃,略低于南迦巴瓦群的峰期变质温度850℃。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显示锆石核部年龄集中在519~525Ma之间,揭示出印度地块经历泛非期构造运动改造的痕迹。锆石边部主要存在39~44Ma、24~25Ma和7.3Ma三个年龄段,前者代表了花岗岩浆的侵位时代,第二个年龄段是对MCT和STDS构造热事件改造的反映,后者揭示出构造-浅表反馈作用的信息。说明含石榴石花岗岩脉是在南迦巴瓦群折返过程中近等温降压条件下地壳岩石发生“干”深熔作用形成的高钾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以及南迦巴瓦群在经历峰期变质作用后很快就开始折返,并在后碰撞过程中经历了藏南拆离系(STDS)和主中央冲断带(MCT)构造事件及后期构造-浅表反馈作用的影响。
东天山图拉尔根大型铜镍矿区两个镁铁-超镁铁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三金柱
、
秦克章
、
汤中立
、
唐冬梅
、
苏本勋
、
孙赫
、
肖庆华
、
刘平平
图拉尔根铜镍矿位于新疆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东段,其发现和探明是近年来该区带找矿的重大突破。矿区内分布有I、Ⅱ、Ⅲ号3个小岩体,其中I号岩体含矿性最佳,勘查程度也最高。I号杂岩体为一同构造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具有典型的环带状岩相分带结构。图拉尔根I号岩体的辉长岩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精确定年结果为300.5±3.2Ma,而Ⅱ号岩体锆石SIMS U-Pb精确定年结果为357.5±2.5Ma。明显早于I号岩体。I号岩体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与东天山地区大多数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形成时代相近,而Ⅱ号岩体时代为早石炭世,表明二者不是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背景与东天山早二叠世大规模成矿期的碰撞后伸展背景形成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不同。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两个岩体的轻重稀土分异明显,都为向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配分模式,具负的Nb、Ta异常。但Ⅱ号岩体的斜率高于I号岩体。I号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轻微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呈正异常.而Ⅱ号岩体明显亏损Rb,富集Ba,同时有Sr的正异常和Zr、Hf的明显负异常。I号岩体微量元素具有Nb、Ta相对于Th、La亏损,Ba、Th、U含量高的特点,表现出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Ⅱ、Ⅲ号岩体目前所见均以辉长岩为主体岩石类型,舍矿性较差。Ⅱ号岩体和I号岩体微量元素富集特征不一致。也显示这两个岩体的母岩浆性质可能不尽相同,但两个岩体的微量元素特征都显示出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这对成矿是有利的。由于Ⅱ、Ⅲ号岩体发育有高磁、高重力和低阻异常,我们尚不能排除其深部产出矿化的可能性,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图拉尔根两个镁铁.超锾铁岩体的最新定牟结果,将东天山地区与铜镍硫化物矿床相伴的镁铁-超镬铁质岩浆活动时限提前了10Ma,为在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滇西澜沧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火山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陈觅
、
黄智龙
、
罗泰义
、
严再飞
、
龙汉生
滇西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代表性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区火山岩广泛分布,是该区重要的含矿岩性之一。利用锆石SHRIMPU-Pb定年方法对老厂矿区火山岩进行了定年,获得成岩年龄为323.6±2.8Ma(MSWD=1.17;12个测点),表明火山岩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根据老厂矿区火山岩与滇西金沙江和哀牢山缝合带蛇绿岩具有相近的成岩年龄,认为金沙江构造带、哀牢山构造带和澜沧江构造带在“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打开之后属于同一相连的古洋盆。
滇西北中甸陆家村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
查看
]
薛传东
、
骆少勇
、
宋玉财
、
杨志明
、
韩艳伟
、
黄琴辉
、
李敬
、
魏爱英
滇西北中甸陆家村石英二长斑岩位于义敦-中甸岛弧带最南端、金沙江断裂带与扬子地台交汇部位,侵入于中三叠统浅变质的砂泥质板岩、泥质粉砂岩及蚀变玄武岩中。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两件锆石增生边的年龄分别为35.6±1.4Ma ( MSWD= 0.36, N=4)、36.7±0.8Ma ( MSWD=1.80, N=8) ,平均为36.2±1.3Ma ( MSWD= 0.35, N=12),代表了岩浆侵位结晶时代;继承性锆石年龄在413~61.2Ma之间变化,分别代表了早期岩浆侵位和捕获基底围岩碎屑锆石的年龄,反映其多种来源并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结合岩体锆石SHRIMP定年结果、产出地质背景及区域对比,认为陆家村石英二长斑岩浆侵位于印-亚大陆晚碰撞阶段,是藏东-金沙江-红河新生代富碱斑岩带的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喜马拉雅期陆陆碰撞导致壳幔过渡层大规模侧向迁移引起的地幔上涌和中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是青藏高原东缘构造转换带对主碰撞带造山作用过程响应的记录。该认识为深入了解中甸-丽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约束,也确认本区具有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潜力。
大兴安岭西南坡成矿带晚古生代中期未变质岩浆岩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
[
查看
]
薛怀民
、
郭利军
、
侯增谦
、
童英
、
潘晓菲
、
周喜文
大兴安岭西南坡晚古生代中、晚期未变质的岩浆岩广泛分布,它们的侵位时间虽不尽相同,但都晚于中亚-蒙古造山区(带)东部峰期造山的时间,且大多与主缝合带拼合后的拉张构造环境有关,岩石性质也多具有偏碱性或双峰式的特点。本文测定了内蒙古东南部二连浩特-贺根山缝合带与索伦山-西拉木伦缝合带之间的维拉斯托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拜仁达坝花岗闪长岩以及道伦达坝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它们分别为310±2、311±2、319±3和300±5 Ma,时代均为晚石炭世。这些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比(峰期造山形成的)锡林郭勒杂岩的变质年龄(337±6 Ma)晚约20~40 Ma,未受到变形和变质作用的影响,推测其属于晚造山/后造山的岩浆岩。认为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主缝合带的闭合时间应在晚石炭世前,主缝合带的位置应在二连浩特-贺根山一线。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
查看
]
张彦龙
、
赵旭晁
、
葛文春
、
张吉衡
、
高妍
塔河杂岩体位于塔源——喜桂图缝合带北侧的额尔古纳地块东部, 是早古生代侵入的花岗杂岩体。该杂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少量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 辉长岩以包体存在于花岗岩中。岩石成因类型为典型的I型后造山侵入体。岩体在野外地质特征、矿物组合、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岩浆混合成因。在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拼合后的后造山伸展拉张背景下, 地壳和地幔都发生部分熔融, 直接起源于亏损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侵入到下地壳熔融的花岗质岩浆房, 经结晶分异作用, 形成了塔河杂岩体不同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的εHf(t) 为-0.8~+ 5.6之间, Hf模式年龄在0.9~1.5Ga之间, 反映塔河花岗岩的源岩应该是在中-新元古代时期由亏损地幔起源的新生地壳物质。结合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资料, 我们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
«
1
2
...
70
71
72
73
(current)
74
75
76
...
88
89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