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西藏工布江达县亚贵拉铅锌钼多金属矿床石英斑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高一鸣
、
陈毓川
、
唐菊兴
、
杜欣
、
李新法
、
高明
、
蔡志超
采用SHRIMP微区U-Pb测年技术,对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工布江达县亚贵拉铅锌、钼矿区的石英斑岩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3件含矿石英斑岩样品中单颗粒锆石56个样品点的分析,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10.2±6.8~140.9±1.9 Ma之间,3件样品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8±1.0 Ma (n=20,MSWD=1.3),129.3±1.3 Ma (n=14,MSWD=1.12),127.8±1.1 Ma (n=22,MSWD=1.4)。结合前人研究以及本次测年结果认为:①区内石英斑岩岩体侵位年龄在126.7~130.6 Ma之间,属于燕山晚期;②亚贵拉铅锌、钼矿矿床属于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而非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③亚贵拉-沙让矿集区矿床的形成得益于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的岩体侵位,并与碰撞前(180~65 Ma)及主碰撞期(65~41 Ma)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属于碰撞前和主碰撞期早期成矿。这一认识对冈底斯的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西藏冈底斯东部然乌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混合作用: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
查看
]
刘敏
、
朱弟成
、
赵志丹
、
王立全
、
莫宣学
、
周长勇
目前对西藏冈底斯带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作用的岩石成因以及冈底斯带不同构造单元的东延仍存在不同看法。为探讨这些问题,文中对冈底斯带东部地区然乌岩体中的闪长岩脉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然乌岩体中闪长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14.2±0.9)Ma,与二长花岗岩为同期侵位。然乌闪长岩脉具有不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其εHf(t)值介于-4.2~+4.9,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为0.85~1.44 Ga。闪长岩脉的全岩εNd(t)值为-4.7,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29 Ga,与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一致。然乌地区同期发生的闪长质岩浆和花岗质岩浆侵位以及不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很可能表明然乌地区大约在115 Ma发生了重要的岩浆混合作用。结合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的区域性对比,我们认为,与北冈底斯带相比,然乌地区同中冈底斯带之间具有更好的可对比性。
西藏冈底斯带南部雄村铜金矿成因探讨—来自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
查看
]
张万平
、
莫宣学
、
朱弟成
、
袁四化
、
王立全
对西藏冈底斯带南部雄村铜金矿床的容矿火山岩和外围岩石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研究。雄村容矿火山岩锆石(XC01-1,流纹质凝灰岩)U-Pb SHRIMP年龄的测定值为180.4±3.5 Ma,表明这套火山岩是形成于早侏罗世而不是此前一致公认的晚白垩世。外围二长花岗岩(XTM04-1) U-Pb SHRIMP年龄的测定值为46.6±0. 6Ma,表明其侵位于成矿时代的始新世。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雄村铜金矿床与胶东焦家式金矿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铜金矿床。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辉钼矿Re-Os 和锆石U-Pb SHRIMP 测年及地质意义
[
查看
]
佘宏全
、
李进文
、
马东方
、
李光明
、
张德全
、
丰成友
、
屈文俊
、
潘桂棠
多不杂矿床是班公湖2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2怒江缝合带的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含矿斑岩体属花岗闪长斑岩,其SiO2 含量为61.37 %~67.73 % ,平均为65.16 %;稀土元素总量为(41.4~94) ×10-6 ,LREE > HREE ,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K、Th、Ba、La、Ce、Sr ,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 。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点反映出岛弧带的岩浆作用特征。含矿斑岩中锆石的U-Pb SHRIMP 测年获得(120.9 ±2.4) Ma (MSWD = 4.3) 谐和年龄,代表了含矿斑岩的形成时代。6 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 模式年龄范围非常一致,其变化范围为(117.6 ±1.3) ~ (118.5 ±1.4) Ma ,等时线年龄为(118.0 ±1.5) Ma (MSWD = 0.30) ,代表了该矿床的成矿年龄。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应于班公湖2怒江早白垩世期间的多岛弧2盆系演化时期,其形成环境类似于东南亚的多岛弧-盆系统。
西藏安多地区粗面岩的特征及其锆石SHRIMP U-Pb定年
[
查看
]
白志达
、
徐德斌
、
陈梦军
、
孙立新
安多粗面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紧邻安多蛇绿岩带的北侧,出露面积约30km2,堆积厚度约1500m,属陆相火山岩。火山机构面貌保存较完整。岩石类型包括安粗岩、石英安粗岩、粗面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以粗面岩为主,属钾玄岩系列。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示踪特征表明岩石属相对高压型的粗面岩,是与大陆碰撞后造山有关的钾质火山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加厚的陆壳下部,但也有幔源组分的贡献。粗面岩中锆石SHRIMP U-Pb 年龄为79.9Ma±1.9Ma,是粗面质岩浆上侵结晶的年龄,表明安多粗面岩的喷溢时代为晚白垩世, 也暗示班公湖-怒江洋盆安多段早白垩世晚期已经闭合, 晚白垩世时期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已成为统一的陆块,并具有加厚的陆壳。
皖南太平-黄山复合岩体的 SHRIMP 年代学:由钙碱性向碱性转变对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时间的约束
[
查看
]
薛怀民
、
汪应庚
、
马芳
、
汪诚
、
王德恩
、
左延龙
太平-黄山复合岩体是个由钙碱性(太平岩体)向碱性(黄山岩体)转变的独特杂岩体,且其中黄山岩体的稀土元素分馏模式表现出罕见的“四素组效应”(tetrad effect), 代表高度演化的末期岩浆组分. 该复合岩体提供了研究扬子克拉通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环境的变迁及岩石圈减薄的难得机会. 文中测得太平花岗闪长岩的锆石 U-Pb SHRIMP 年龄为(140.6±1.2) Ma. 4个采自黄山岩体不同期次或不同相带样品的锆石 U-Pb SHRIMP 年龄分别为(127.7±1.3),(125.7±1.4), (125.1±1.5)和(125.2±5.5) Ma, 这几组年龄数据在误差范围内近于一致, 说明黄山岩体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侵位的. 虽然太平岩体和黄山岩体在空间上紧密共生, 但它们之间侵位的时间间隔长达 15 Ma 左右, 岩浆性质由钙碱性突变到碱性, 中间缺少明显的过渡环节,所指示的可能是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的岩石圈减薄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约 141~128 Ma 之间, 减薄机制应以机械拆沉为主。
铜仁坝黄震旦系老堡组顶部晶屑凝灰岩SHRIMP 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卓皆文
、
汪正江
、
王剑
、
谢渊
、
杨平
对于元古宙—显生宙的沉积—构造转换,前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一直以来未能获得较为一致的认识。野外调查发现,在处于上扬子东南缘台地与盆地相区的过渡带上的贵州铜仁坝黄长坪附近震旦系老堡组顶部硅质岩中,发育有一层10~20cm厚的凝灰岩夹层,岩石学研究也证实其为一层晶屑凝灰岩,并对其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556±5Ma沉积年龄。结合前人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等研究成果,显示处于深水陆棚相区的老堡组顶部硅质岩与页岩互层段为扬子克拉通元古宙—显生宙之交沉积—构造转换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沉积事件,该沉积事件始于556Ma左右,可与扬子克拉通上的广泛的火山事件相对应,且可能与约550Ma时Rodinia超大陆最后裂解和Iapetus洋的形成有关。
天山冰达坂和拉尔敦达坂花岗片麻岩SHRIMP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陈新跃
、
王岳军
、
孙林华
、
范蔚茗
西天山冰达坂和拉尔敦达坂地区出露前寒武纪花岗片麻岩,具有变余花岗结构和眼球状构造,表明经历了明显的动力变质作用;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表明它们分别形成于(926±8)Ma和(948±8)Ma,代表了9~10亿年左右的一次重要地质热事件,其中冰达坂花岗片麻岩分析数据中有一颗锆石的年龄为1.4Ga,与前人所报道的天山地区更古老的一期岩浆作用时代相同,可能代表了古老地壳物质的残留锆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天山地区普遍存在这一时期的岩浆作用,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的Grenville造山运动有关。
塔里木盆地中部塔参1井花岗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
[
查看
]
邬光辉
、
张承泽
、
汪海
、
刘玉魁
、
李建军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中部前寒武纪地层的时代存在不同认识。 为获得确切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对塔中隆起塔参 1 井前寒武纪基底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 SHRIMP U-Pb 年龄测定,结果为 757.4 Ma±6.2 Ma,从而证实其为南华纪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基底提供了新的实际资料。
苏-查萤石矿区钾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聂凤军
、
许东青
、
江思宏
、
胡朋
内蒙古苏-查萤石矿区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单一萤石矿区。萤石矿体大多呈似层状和透镜体状在下二叠统火山-沉积岩地层内产出, 并且与显生宙花岗岩类侵入岩体具有密切时空分布关系, 其中部分矿体直接出现在敖包吐花岗岩株中。本次研究主要对敖包吐岩株钾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铀-铅同位素年龄测定, 所获同位素年龄值为(138±4)Ma, MSWD 值为2.3, 属中生代燕山期。根据上述同位素年代学数值, 同时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 可以推测, 中生代时期, 受古板块内部构造应力调整作用影响, 苏-查萤石矿区及东西两侧曾发生过强烈构造-岩浆活动, 并且形成有敖包吐花岗岩株及相关的萤石矿床。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岩浆活动不仅为萤石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动力和热力来源, 而且是成矿流体对流循环的“发动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敖包吐岩体的形成时间与华北陆台中东段许多含矿花岗岩体的成岩时代大体相似, 它们很可能是地壳演化特定阶段混源(壳、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
«
1
2
...
74
75
76
77
(current)
78
79
80
...
88
89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