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马拉山穹窿的活动时限及其在藏南拆离系-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形成机制的应用
[
查看
]
张进江杨雄英戚国伟王德朝
本文报道吉隆北喜马拉雅地区马拉山穹窿核部浅色花岗岩的 锆石 SHRIMP U-Pb 和白云母激光40Ar /39Ar 年代学研究。花岗岩 U-Pb 年龄显示,穹窿核部浅色花岗岩岩浆活动( 深熔及侵位) 发生于 ~30Ma 至 ~17Ma,其中最年轻的 U-Pb 年龄( 17Ma) 以及花岗岩白云母40Ar /39Ar 年龄( 17 ~ 15Ma) 指示了马拉山穹窿的最后岩浆侵位时间及可能的穹窿冷却事件。已有研究表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NHGD) 与藏南拆离系(STDS) 中浅色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最早侵位年龄,即 ~35Ma,而STDS 下盘 U-Pb 年龄老于 35Ma 的浅色花岗岩为增厚地壳重熔成因,表明北喜马拉雅在~35Ma 地壳构造体制由挤压转为伸展,并暗示在始新世-渐新世转换期可能存在一更广泛意义的地质事件。 ~35Ma 以前增厚导致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中下地壳渠道流,渠道流活动触发增厚造山楔的垮塌,形成 STDS。STDS 的伸展减薄引发更大规模浅色花岗岩侵位,花岗岩底辟作用形成了 NHGD,本文最年轻 U-Pb 年龄及40Ar /39Ar 年龄( 17 ~ 15Ma) 即代表马拉山的底辟与穹窿作用,之后的构造体制由东西向伸展所取代( 始于~13Ma) 。
论东川地区前震旦系地层层序:来自锆石SHRIMP及LA-ICP-MS测年的证据
[
查看
]
朱华平
、
范文玉
、
周邦国
、
王生伟
、
罗茂金
、
廖震文
、
郭阳
对东川地区的因民组内部辉绿岩体(TW1)、洒海沟组熔结凝灰岩(TW2)和平顶山组沉积砾岩(TW3)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TW1获得上交点年龄为(1667±13) Ma,指示因民组内部辉绿岩体侵入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TW2获得两组年龄,其中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285+12/-11) Ma,指示火山岩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上交点年龄为(2742±48)Ma,表明东川地区存在着一套更老的岩石地层。TW3获得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38±10)Ma,它代表平顶山组最大的沉积时限。基于以上定年数据,笔者认为东川地区的前震旦系地层层序由老至新分别为:洒海沟组、望厂组、菜园湾组、平顶山组、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青龙山组、大营盘组。
鲁东地区玲珑型( 超单元)花岗岩的锆石 SHRIMP 定年
[
查看
]
王世进
、
万渝生
、
郭瑞朋
、
宋志勇
、
王立法
玲珑型( 超单元) 花岗岩主要岩性为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原划为新元古代震旦纪。根据在招掖地区新测的锆石 SHRIMP U-Pb 年龄,崔召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为( 158±3) Ma、郭家店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 144±3)Ma; 昆嵛山地区九曲单元弱片麻状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 SHRIMP U-Pb 年龄( 153±2) Ma。玲珑型( 超单元) 锆石SHRIMP U-Pb 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 160~140 Ma,结合宏观与其他地质体相互关系,改划为侏罗纪。玲珑型( 超单元) 花岗岩体属于侏罗纪钙碱系列的侵入体,主要显示长英质陆壳深熔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形成于中下地壳深度,可能来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是加厚下地壳拆沉作用的产物,而且可能标志着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开始。
胶东晚三叠世碱性岩浆作用的岩石成因——来自锆石U-Pb 年龄、Hf-O 同位素的证据
[
查看
]
陈竟志
、
姜能
碰撞后岩浆活动记录了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对于理解岩浆的源区性质、地球动力学背景乃至造山带构造演化、壳幔相互作用都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胶东威海地区的晚三叠世碱性岩浆作用以其接近大别-苏鲁造山带240 ~ 225Ma 的碰撞造山时间而备受关注。这一期碱性岩浆岩包括邢家碱性辉长岩、甲子山正长岩体、中-基性岩墙和槎山正长花岗岩体。总体上,这套晚三叠世碱性岩石富K、LREE 和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基性岩石普遍富含MgO。全岩Sr-Nd 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初始Sr 同位素比值( 87Sr/86Sr)i(212Ma) 为0.7059~0.7074,εNd(212Ma) 为- 14.5 ~-16.5,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指示其起源于富集地幔源区。本文所测定的两个中性岩墙、正长岩脉和槎山正长花岗岩的锆石U-Pb 年龄与前人发表的甲子山正长岩体的锆石U-Pb 年龄非常接近,反映这套碱性岩石几乎是同期形成的。除了三叠纪侵位年龄外,1 个中性岩墙和正长岩脉中都有1 组新元古代的年龄信息( 多分布在600 ~750Ma 之间) 。该中性岩墙的三叠纪年龄锆石Hf 同位素变化很大,εHf(t) = - 8.2 ~- 21.2; 其他样品的三叠纪年龄锆石Hf 同位素则相对均一,εHf(t) =-16. 8 ~ -22. 2。中性岩墙和正长岩脉的三叠纪锆石原位氧同位素组成不均一,δ18O值分别为4.76‰~ 6.46‰,1.12‰ ~ 6. 74‰,且有低于地幔锆石( 5.3‰ ± 0.3‰) 的分析点。另两个没有新元古代年龄的样品的锆石氧同位素特征则比较均一,δ18O 平均值分别为6.88 ± 0.18‰和5.86 ±0.36‰,没有亏损18O 的特点。根据正长岩脉和中性岩墙的锆石得到的一些新元古代的年龄信息以及亏损18O 的特点,可以认为这一期岩浆事件的源区有深俯冲扬子地壳组分的参与。综合其他资料我们认为胶东晚三叠世碱性岩浆岩的岩石成因是三叠纪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深俯冲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带来热源使得俯冲的扬子岩石圈富集地幔源区以及部分扬子陆壳共同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形成原始岩浆且随后发生一系列的结晶分异。
江西寻乌破火山口火山-侵入杂岩SHIRMP锆石 U-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刘茜
、
巫建华
位于武夷隆起带和南岭构造带过渡部位、受 NE 向会昌—寻乌断裂带和 EW 向三南—寻乌断裂带控制的寻乌破火山口发育一套由碎斑熔岩和花岗斑岩组成的火山-侵入杂岩。SHIRMP 锆石 U-Pb 定年结果显示,寻乌破火山口碎斑熔岩的年龄为( 96.7 ±1.1) Ma,花岗斑岩的年龄为( 97.3 ±0.9) Ma,根据国际地质年代表,早白垩世与晚白垩世之间的界限定为( 99.6 ±0.9) Ma,寻乌破火山口火山-侵入杂岩的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早期。火山-侵入杂岩地质时代的厘定,为将其归入优胜组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江西南部版石盆地火山岩SHRIMP锆石 U-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王保峰
、
巫建华
应用SHRIMP锆石U-Pb 定年方法,对江西南部三南 寻乌火山岩带版石盆地原鸡笼嶂组凝灰岩和原版石组流纹岩开展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凝灰岩 SHRIMP 锆石 U-Pb 年龄为(142.5±1.3)Ma,流纹岩 SHRIMP 锆石 U-Pb 年龄为(131.4±1.3)Ma。根据新的国际地层表,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的界线划在(145.5 ±4.0)Ma,版石盆地原鸡笼嶂组和原版石组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版石盆地火山岩系属同一个火山旋回的产物,且岩石组合与江西北部峡江 广丰火山岩带武夷群一致,其中原鸡笼嶂组可归入鹅湖岭组,原版石组可归入石溪组。
江西黄蜂岭铀矿床花岗岩时代、成因: 锆石U-Pb年龄和Hf 同位素证据
[
查看
]
韩娟
、
王彦斌
、
王登红
、
陈郑辉
、
王清利
、
侯可军
黄峰岭铀矿隶属我国著名的鹿井铀矿田,其铀矿产与区内高铀含量的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本文对矿区出露的肉红色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 同位素定年,获得锆石的结晶年龄为235.4±1.1 Ma,说明该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印支期。该印支期的岩体被后期燕山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全岩Rb-Sr 年龄为155.2 Ma) 侵入,铀矿的两期成矿时代分别为白垩纪的103~87 Ma( 沥青铀矿U-Pb 年龄) 和古近纪的48 Ma( 沥青铀矿U-Pb年龄) 。印支期年龄锆石的εHf (t) 值为-4.7~-13.5,Hf 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118~1564 Ma。这些岩浆锆石低的εHf (t) (-4.7~ -13.5) 值说明这些岩石主要来自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εHf (t) 变化范围较大,说明源区同位素的不均一。印支期年龄锆石的Hf 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 2.1 ~ 1.6 Ga) 和中元古-古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存在说明该花岗岩的源区可能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古元古代继承锆石中正的εHf ( t)值( + 10.8) 的存在,暗示形成这些古老继承锆石的初始物质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这些新资料为探讨黄峰岭铀矿的形成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和Hf 同位素地球化学依据。
冀北赤城榴辉岩的时间序列:来自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证据
[
查看
]
孔旭
、
倪志耀
、
翟明国
、
石玉若
、
严刚
、
张静
冀北赤城退变榴辉岩的原岩为兼具洋中脊和岛弧地球化学属性的拉斑玄武岩类,其变质演化经历了早期的榴辉岩相进变质,以及后期的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等阶段。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退变榴辉岩的原岩形成于438 Ma±,峰值榴辉岩相变质发生在355 Ma±,后期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则分别为341 Ma±和322 Ma~326 Ma。冀北赤城退变榴辉岩演化时间序列的确定,对探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地壳演化和荆山群形成时代制约--胶东地区变质中-基性侵入岩锆石 SHRIMP U-Pb 定年
[
查看
]
董春艳
、
王世进
、
刘敦一
、
王金光
、
颉颃强
、
王伟
、
宋志勇
、
万渝生
胶东地区的荆山群呈近东西向环绕太古宙 TTG 花岗质片麻岩展布,主要由成熟度高的含石墨变泥砂质岩石、钙硅酸岩和大理岩组成,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孔兹岩系性质。变质中-基性岩侵入到荆山群。它们的侵位时代对于探讨华北克拉通东部元古宙构造演化以及对荆山群沉积时代的制约,都有重要意义。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表明,遭受低级变质的闪长岩( S0835) 岩浆锆石年龄为 1852±9Ma ( MSWD =2.1) ,遭受中高级变质的辉长岩( S0816) 变质锆石年龄为1865±11Ma ( MSWD = 0.76) 。结合区域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 ( 1) 荆山群孔兹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 2.2 ~ 1.9Ga) ;(2) 古元古代期间,胶东地区从挤压体制转入伸展体制的时间在 1.87Ga 之前。在华北克拉通中西部的恒山、大青山地区,存在 1.97 ~1.92Ga 辉长岩,在 1.92 ~1.83Ga 期间发生变质,与本文研究结果类似。这表明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和东部具有类似的古元古代演化历史。
黑龙江伊春大安河金矿床区辉长岩的锆石U-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唐臣
、
柴鹏
、
孙景贵
、
王清海
、
陈行时
、
李怡欣
、
杨帆
、
刘勇胜
黑龙江伊春大安河金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辉长岩系统年代学的研究结果及锆石的 CL 图像和 Th / U 比值特征表明,辉长岩中锆石 U-Pb 测年结果可划分为 4 组,其年龄值分别为: 811 ~ 812 Ma、480~502 Ma、259 Ma 和 210 ~ 175 Ma。其中 210 ~ 182 Ma ( 均值 203.4 ± 2.5 Ma) 代表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岩浆从源区到就位结晶过程大致经历28 Ma; 其他3 组为捕获的碎屑锆石,揭示该区晚元古代、中寒武世、晚二叠世曾发生过强烈的地壳增生作用; 从岩浆演化与矽卡岩化作用角度分析,成矿作用发生在岩体就位过程或早侏罗世中期 ( 均值 189 ±3 Ma) 的伸展阶段。
«
1
2
...
61
62
63
64
(current)
65
66
67
...
88
89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