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陆-陆碰撞深俯冲剥蚀模式
[
查看
]
许志琴
、
戚学祥
、
杨经绥
、
曾令森
、
刘福来
、
梁凤华
、
唐哲民
、
蔡志慧
中国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由2个不同时代的变质基底组成。南苏鲁(临沭-连云港地区)中不同类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原岩形成于由大陆玄武质岩石、辉长岩、表壳岩和花岗岩组成的被动大陆边缘拉伸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南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原岩所代表的花岗岩浆和基性岩浆作用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后的新元古代(780~700Ma)裂解事件的响应。北苏鲁(青岛-威海)超高压变质地区的花岗质片麻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表明,变质基底的年龄是2400Ma(或>2400Ma),并经历了1800~1700Ma和~200Ma的变质事件,研究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由2个不同时代变质基底组成,北苏鲁的变质基底属于北中国板块胶辽朝地块的一部分,形成时代比南苏鲁基底老得多,其与南苏鲁地块之间的界限位于五莲以北到海阳所以南一线。由于在北苏鲁含柯石英的透辉石石英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精确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为(234.1±4.2)Ma,退变质年龄为(218.2±1.5)Ma,表明南、北苏鲁2个不同时代基底地块同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根据上述事实,提出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陆-陆碰撞俯冲剥蚀新模式,即扬子板片在240~220Ma的深俯冲作用中拽动上部胶辽朝板片的一部分老变质基底岩石向下俯冲至大于100km的深度,并形成楔形俯冲剥蚀体,之后又与南苏鲁俯冲板片一起快速折返上来,使胶辽朝地块的楔形俯冲剥蚀体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和折返退变质作用。
苏鲁地体南缘超高压变质带朐山二云花岗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查看
]
戚学祥
、
齐金忠
二云花岗片麻岩是组成苏鲁地体南缘超高压变质带朐山杂岩体的重要岩石类型,虽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但仍保留了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片麻岩具有高w(K2O)、低w(CaO)、高w(TFeO)/w(MgO)比值、铝饱和指数偏高的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类型为高钾碱性过铝质A型花岗岩。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分馏程度高、Eu强烈亏损,微量元素中Ba、P、Ti、Sc具有明显的负异常,w(Sr)/w(Y)、w(La)/w(Yb)和w(Rb)/w(Sr)、w(Rb)/w(Ba)较高,尤其是w(TiO2)<0.2%和w(Y)/w(Nb)>1.2的特征,以及在w(Rb)-w(Yb+Ta)和w(Rb)-w(Y+Nb)判别图解上样品投点位于板内环境区等,表明该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板内与裂谷有关的非造山环境。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揭示其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722±32)Ma),与杂岩体中早期侵位的二长花岗片麻岩及杂岩体上覆地层中的变质火山岩同为Rodinia大陆裂解、扬子地块陆内裂谷形成过程中伴随的岩浆活动的产物。
四川松潘-甘孜盆地砂岩的物质来源:来自锆石U-Pb(SHRIMP)年龄证据
[
查看
]
兰中伍
、
陈岳龙
、
苏本勋
、
刘飞
、
张宏飞
松潘——甘孜复理石带(位于中国中部)呈巨大的三角形区域,面积20×105km2以上,其周围分别是华南板块、华北板块以及青藏高原大陆地块。从该带中部采集了六个砂岩样品,用U-Pb法对其中的锆石逐个进行分析。碎屑锆石的有较大的年龄变化范围,其年龄主要集中在元古代,并且含少量的晚太古代(25~26亿年)物质,其它年龄反映从四堡期到三叠纪的印支期岩浆喷发事件。低U含量的锆石不协和性与铅丢失型式表明可能是由于后来岩浆喷发事件所致。加里东期锆石年龄峰值表明碎屑沉积物的源区可能来自北秦岭,其它的主要为扬子克拉通北缘、南秦岭。
青藏高原最年轻碱性玄武岩SHRIMP年龄的地质意义
[
查看
]
罗照华
、
莫宣学
、
万渝生,李莉
、
魏阳
青藏高原北缘康西瓦地区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含有大量的岩浆锆石,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3.8Ma)揭示该玄武岩形成于上新世早期(赞克尔期)。与世界典型地区玄武岩相比,该区玄武岩具有富集包括Zr、U、Th在内的不相容元素的特征。根据前人的实验成果,这种富集与这类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流体相中浓度增加有关。玄武岩中发育黑云母斑晶可以作为熔菜富含挥发分的证据,而导致熔装富含挥发分的原因则可能是慢源橄榄岩包体中金云母的脱水熔融。当黑云母开始晶出时,水流体的消耗造成熔装中ZrO4的浓度降低,同始晶出锆石。这表明,含水矿物呈斑晶产出有利于锆石在硅酸不饱和熔浆中的结晶。因此,锆石U-Pb定年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类似岩石学特征的火成岩中。另一方面,由于慢源岩浆事件可以作为一个地质旋回或阶段开始的触发事件,建议将该浏年结果看作是青藏高原最新一期隆升的起始时间。
秦岭地区陡岭-小茅岭隆起带西段几个岩体的SHRIMP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牛宝贵
、
和政军
、
任纪舜
、
王军
、
邓平
通过对南秦岭与中秦岭之间陡岭—小茅岭隆起构造—岩浆岩带西段柞水—镇安—山阳之间的磨沟峡、黑沟和冷水沟等岩体的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磨沟峡闪长岩年龄743±12Ma、黑沟碱性花岗岩年龄686±10Ma、冷水沟辉长岩年龄680±9Ma;侵入冷水沟辉长岩的正长闪长斑岩年龄141.7±1.4Ma,确定这些岩体形成时代分别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和早白垩世初。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新元古代中、晚期岩体形成于大陆裂解环境,较早期的磨沟峡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板内花岗岩的特征;较晚期的冷水沟和黑沟岩体,由超基性—基性岩和偏碱性花岗岩组成,具非造山双模式岩浆岩组合特征。侵入冷水沟辉长岩的正长闪长斑岩为高K-钙碱性岩浆岩,具后造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元古代岩浆岩为古中国地台裂解的产物,燕山期正长闪长岩则代表秦岭多旋回造山最终完成的时代。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带西段卧龙岗二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吕金刚
、
王炬川
、
春华
、
李丽群
、
刘荣
、
雷红民
对可可西里带西段卧龙岗二长花岗斑岩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212.5Ma±3.6Ma的岩体结晶年龄。认为黑石北湖三道河子岩浆岩带经历了晚三叠世同碰撞造山作用。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查看
]
刘琦胜
、
江万
、
简平
、
叶培盛
、
吴珍汉
、
胡道功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拉萨地块中部,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锆石壳部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90±8Ma、193±7Ma和191±10Ma,代表成岩年龄,属早侏罗世侵入岩;核部的继承锆石年龄值大体可分为2部分:300~500Ma为古生代基底锆石;1000~1500Ma为元古宙基底锆石,个别测点得到2160Ma和2356Ma的古老年龄值,反映源岩比较复杂,并提供了拉萨地块存在中元古-古元古代基底的年龄信息。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SiO2为73.14%~78.12%、K2O为3.42%~5.72%,K2O>Na2O,AL/CNK为1.22~1.42,刚玉标准分子含量为3.18%~4.69%,属典型的强过铝花岗岩。微量元素Rb的含量特别高(410×10-6~737×10-6),Sr含量低(9.2×10-6~49.0×10-6),Ba含量低(20.8×10-6~127×10-6);稀土总量低,∑REE为38.59×10-6~97.84×10-6,铕亏损中等-强烈(δEu=0.22~0.62);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为1.150900~0.861037,143Nd/144Nd为0.511879~0.511993,反映岩浆主要来自于上部地壳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应属于冈底斯构造带印支造山旋回晚期碰撞阶段的产物,对它的综合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冈底斯构造带的历史和构造演化过程。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阿拉善群的再厘定
[
查看
]
耿元生
、
王新社
、
沈其韩
、
吴春明
原划分的阿拉善群包含了时代、成因各异、构造样式有别、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地层和变形深成片麻岩体。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元已不合适,应予解体并重新厘定。根据目前的研究,原阿拉善群可划分成3套变质地层单元和两个变形深成片麻岩杂岩。本区最古老的岩石地层单元为迭布斯格岩群,由深变质的变质表壳岩系组成,是区内的基底岩系。初步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27亿年左右,属于新太古代。新建立的巴彦乌拉山岩组主要由变质火山岩组成,是区内的火山岩系。目前获得的年龄为2264Ma和2271Ma,属于古元古代。重新厘定的阿拉善岩群主要由变质碎屑岩和变质碳酸盐岩组成,是陆缘沉积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或更晚。波罗斯坦庙英云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杂岩,由早期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晚期的花岗质片麻岩组成。早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18亿年左右,晚期的花岗质片麻岩大致形成于古生代期间。毕及格台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杂岩主要由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组成,初步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它们的主期形成于8~10亿年的晋宁期。
南天山库勒湖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年龄
[
查看
]
龙灵利
、
高俊
、
熊贤明
、
钱青
南天山库勒湖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和时代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蛇绿岩基性熔岩的主量、微量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库勒湖蛇绿岩具N-MORB特征,推测其形成于小洋盆环境。基性辉长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的研究表明425±8Ma古亚洲洋南缘南天山一带存在一小洋盆。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记录
[
查看
]
许志琴
、
刘福来
、
戚学祥
、
张泽明
、
杨经绥
、
曾令森
、
梁凤华
通过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南部不同类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原岩重塑,揭示超高压变质岩的原宕形成于由大陆玄武质岩石、辉长岩、表壳岩和花岗岩组成的被动陆缘拉伸构造环境。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中不同类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表明,花岗质片麻岩原岩年龄为780~680Ma;榴辉岩、石榴角闪岩的原岩年龄为765~730Ma,副片麻岩中包含了730Ma、680Ma、621Ma和较年轻的继承性碎屑锆石和结晶锆石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苏普超高压变质地体南部正片麻岩类和榴辉岩的原岩所代表的花岗岩策和基性岩浆活动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后的新元古代裂解事件的产物,而副片麻岩的原岩为新元古代-古生代时期形成的扬子被动陆缘的沉积-火山表壳盖层,它们与结晶基底一起在240~220Ma期间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
«
1
2
...
43
44
45
46
(current)
47
48
49
...
88
89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