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新疆坡北基性-超基性岩带1号岩体Sm-Nd和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李华芹
、
陈富文
、
梅玉萍
、
吴华
、
程松林
、
杨甲全
、
代玉财
坡北基性-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该岩体规模较大、分异良好,是坡北岩带中寻找铜镍硫化物矿床最具代表性岩体之一。前人根据侵位地层的时代,间接推断该岩体形成于中、晚石炭世。笔者首次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岩体Sm-Nd等时线年龄为(307±32)Ma(95%可信度,MSWD=0.12),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8±2)Ma(95%可信度,MSWD=1.17)。鉴于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说明坡北Ⅰ号铜镍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上侵的产物。
新疆莱历斯高尔铜钼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
查看
]
李华芹
、
王登红
、
万阈
、
屈文俊
、
张兵
、
路远发
、
梅玉萍
、
邹绍利
前人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的研究,提出莱历斯高尔铜钼矿区岩浆与成矿作用的时代为加里东期。笔者通过对该矿床的围岩、辉钼矿及其共生石英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花岗闪长斑岩锆石SHRIMP U-Pb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62±12Ma(95%可信度)和350±15Ma(95%可信度)、辉钼矿Re-Os等时线和含矿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359±8Ma(95%可信度)和341±9Ma(95%可信度).上述测定结果表明,产于西天山博罗科努地区的莱历斯高尔钼矿床及其相关的岩石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与区域上同时代的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如阿希)及吐拉苏火山盆地北侧博罗霍洛隆起带上的喇麻苏斑岩-矽卡岩型铜矿相伴,均属海西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新疆库米什早泥盆世侵入岩时代、地球化学及大地构造意义
[
查看
]
杨天南
、
王小平
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新疆库米什地区发育强变形的花岗岩与辉长岩,花岗岩时代晚于辉长岩,两者相互交插,形成黑白相间的地貌格局。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两者没有发生明显的地球化学同化混染。辉长岩轻稀土、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而重稀土、相容元素相对亏损,高的Sr含量及低的Rb/Sr比值表明岩浆来自强烈富集地幔源区,曾被源自沉积岩的流体混染,属于火山弧环境;HREE元素也存在分异,表明岩浆形成时涉及石榴石的形成。花岗岩锆石阴极发光结构研究显示,锆石内部普遍见浑圆状碎屑核,表明花岗岩可能为变质沉积岩经局部熔融形成;SHRIMP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396±4Ma。结合其他地质资料,推测库米什变形侵入岩的形成与南天山洋的向北俯冲消减有关,早泥盆世时库米什地区属于俯冲带上盘活动陆缘环境,中、南天山地质单元的界线应位于库米什南、榆树沟蛇绿岩套以北。
新疆东准噶尔北部俯冲花岗岩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
[
查看
]
张招崇
、
闫升好
、
陈柏林
、
周刚
、
贺永康
、
柴凤梅
、
何立新
、
万渝生
对东准噶尔北部地区侵入于中泥盆世北塔山组地层的希勒克特哈腊苏花岗闪长斑岩和喀腊萨依二长闪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分别为(381±6)和(376±10)Ma,代表俯冲过程形成的花岗质岩石,这是该地区迄今为止首次报道的位于350~390Ma的花岗质岩石的同位素年龄。喀腊萨依二长闪长斑岩锆石的另一组年龄(408±9Ma)可能代表了其下部下泥盆统火山岩的时代。同时,同位素测年结果暗示了准噶尔洋由南西向北东俯冲过程的时间间隔可能为408~376Ma(实际间隔间隔可能要略大一些)。由于含矿斑岩是在中泥盆世北塔山组火山岩形成后不久侵位的,因此本区与产出有世界级斑岩铜矿的安第斯山的构造背景相似, 具有形成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潜力。
新疆东天山彩中花岗岩体锆石SHRIMP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
查看
]
李文铅
、
夏斌
、
王克卓
、
王茜
、
王核
对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地区彩霞山一带的彩中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Nd-Sr同位素研究。锆石206Pb/238U比值平均加权年龄为316±4(2σ)Ma,表明彩中岩体形成于石炭纪中期,因而修正了前人关于“早二叠世晚期侵入体”的时代划分方案。岩体的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彩中岩体为铝弱过饱和型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彩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εNd(t)值(+8.5~+7.4)和低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 ISr=0.7034~0.7036),表明其物质来源为亏损的地幔源区。低的Nd模式年龄(TDM=0.38~0.47Ga),暗示其源区物质基本上未受到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上述特征表明彩中花岗岩与东西准噶尔造山带的花岗岩类有可比性。
新疆布尔根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查看
]
吴波
、
何国琦
、
吴泰然
、
李会军
、
罗红玲
新发现的出露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板块缝合带的布尔根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带,呈北西向展布。主要表现为糜棱岩化的基质中混杂着大小不一、性质各异的蛇绿岩各组分的岩块。基质主要有糜棱岩化的火山岩、凝灰岩和破碎强烈的火山碎屑岩。蛇绿岩岩块主要有碳酸盐化的超镁铁岩(?)、玄武岩、辉长岩和硅质岩岩块等。玄武岩具有OIB 和IAB特征。拉斑玄武岩SHRIMP锆石年龄352Ma,说明蛇绿岩的形成可持续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这一发现对于认识中国准噶尔盆地以北地区的晚古生代蛇绿岩带及其向境外的延伸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成因再认识——来自哈腊苏铜矿硫-铅-氢-氧同位素和40Ar-39Ar年龄的约束
[
查看
]
闫升好
、
滕荣丽
、
张招崇
、
陈柏林
、
陈文
、
周刚
、
何立新
通过对卡拉先格尔铜矿带中的哈腊苏斑岩铜矿床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和测年研究,探讨了阿尔泰南缘铜矿的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卡拉先格尔铜矿带的铜矿化主要呈不均匀团块、细脉或细脉浸染状产于受断裂控制的钾长石-石英脉、绿帘石脉以及石英-方解石脉中,线型分布明显,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缺乏典型斑岩铜矿的面型蚀变矿化分带。含矿钾长石脉40Ar-39Ar年龄为(230±5)Ma,大大晚于容矿斑岩脉的形成时代锆石SHRIMPU-Pb年龄[(380.8±5.7)Ma]。硫-铅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火山岩地层和花岗闪长斑岩脉。氢-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物。据此认为,卡拉先格尔铜矿带主成矿时代为印支期,成矿作用与后造山阶段沿NNW向老山口断裂发育的偏碱性岩浆活动有关,但不排除存在同造山期的斑岩型矿化。
新疆阿尔泰库卫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
查看
]
赵莉
、
张招崇
、
闫升好
、
周刚
、
陈柏林
、
柴凤梅
阿尔泰造山带的库卫地区分布有1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库卫岩体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岩体。SHRIMP锆石U-Pb方法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47±1Ma,暗示了该地区新生代曾发生过强烈的隆升过程。与阿尔泰山其他地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相比,库卫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特殊性,以低的TiO2、稀土元素、不相容元素含量及高的Al2O3含量为特征。较大的MgO含量变化范围(6.6%~20.1%)以及MgO与其他主要元素和Ni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暗示着岩浆发生过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低的稀土和不相容元素含量及平坦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不相容元素比值(如La/Sm和Gd/Yb)暗示了其原始岩浆来自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高度部分熔融。同时,高的La/Nb比值和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显示出的明显正Pb异常暗示着岩浆在岩浆房中曾遭受过下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岩体中较低的Ni含量则可能是深部硫化物熔离作用的结果。
湘南骑田岭岩体芙蓉超单元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赵葵东
、
蒋少涌
、
姜耀辉
、
刘敦一
湘南骑田岭花岗岩体由于与钨锡矿化关系密切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骑田岭花岗岩体是一个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分菜岭、芙蓉和荒塘岭三个超单元。本文报道了对该岩体主体芙蓉超单元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两个花岗岩样品中岩浆结晶锆石的定年结果分别为155.5±1.3Ma(MSWD=1.7)和157.1±1.2Ma(MSWD=1.7)。这代表了该超单元的形成年龄,这一年龄与菜岭超单元的形成年龄(159-160Ma)也较接近,表明两个超单元可能是同源分异的产物。这次研究同时揭露了古元古代残留锆石核的存在(2445Ma和1708Ma),为古元古代华夏地块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也证实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古老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同时也发现了907Ma的变质锆石残留,其形成可能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碰撞拼贴有关,同时为杭州-诸广山-花山这一低TDM值花岗岩带可能是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新元古代时的一条板块碰撞带提供了证据。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型花岗岩同位素精确定年及其意义
[
查看
]
袁峰
、
周涛发
、
谭绿贵
、
范裕
、
杨文平
、
何立新
、
岳书仓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区内酸性侵入岩较发育,森塔斯岩体中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28.2±5.7Ma(1σ),沃肯萨拉岩体中二长花岗岩格石SHRIMP U-Pb年龄为323.8±6.2Ma(1σ),塔斯特岩体二长花岗岩全岩40Ar/39Ar年龄为313.6±3.2Ma(1σ),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各岩体均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偏碱性,Nd、Sr、Pb 同位素显示出其慢源特征,具正常O同位素组成。森塔斯岩体、沃肯萨拉岩体和塔斯特岩体属于后碰撞花岗岩,其形成表明早石炭世晚期萨吾尔地区乃至西准噶尔地区已处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它们可能是后碰撞阶段挤压一伸展转变期的产物。森塔斯岩体、沃肯萨拉岩体和塔斯特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准噶尔地区已知的I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30Ma左右)相似,但其发育显示准噶尔地区后碰撞I型花岗岩的形成应始于早石炭世晚期。研究区早石炭世晚期后碰撞I型花岗岩的确定为区域晚古生代地壳的垂向增生提供了新的证据。
«
1
2
...
40
41
42
43
(current)
44
45
46
...
88
89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