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哀牢山-金沙江岩带透辉石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以玉召块、马头湾和十里村岩体为例
[
查看
]
夏斌
、
林清茶
、
张玉泉
位于哀牢山-金沙江新生代钾质碱性岩浆岩带南段的玉召块、马头湾和十里村透辉石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结果为38Ma、34Ma和37Ma,相当于渐新世, 属于喜马拉雅期,结合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等, 对控岩机制、岩石的属性和成因以及锆石的成因进行探讨。
哀牢山-金沙江碱性岩带南段云南金平八一村钾质碱性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
[
查看
]
林清茶
、
夏斌
、
张玉泉
、
王彦斌
云南省金平县八一村钾质碱性花岗岩中的锆石由岩浆锆石和岩浆复合型锆石(老核新壳锆石)组成,以后者居多。锆石定年结果表明,岩浆锆石和岩浆复合型锆石的新壳SHRIMP U-Pb年龄为37Ma,反映岩浆上侵定位时的结晶时间,相当于始新世晚期。锆石老核获得的最大年龄为510Ma和177Ma,相当于晚寒武世和中侏罗世,表明该岩体保存有寒武纪和侏罗纪地质事件信息,而42-48Ma年龄可能是混合年龄。最后对锆石的成因和花岗岩的成岩机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中天山早泥盆世陆弧_来自花岗质糜棱岩地球化学及SHRIMP U-Pb定年的证据
[
查看
]
杨天南
、
李锦轶
、
孙桂华
、
王彦斌
中天山巴伦台以北地区出露一套糜棱岩化的中-酸性侵入岩,元素地球化学特点表明其属于火山弧环境;锆石SHRIMP U-Pb法测试结果揭示其侵位年龄在405~416Ma间,属早泥盆世。这一研究结果显示,早在晚志留世晚期,南天山洋已开始向北俯冲,并在中天山地块南缘形成火山弧环境。至早泥盆世晚期,塔里木陆块与中天山火山弧发生碰撞。
再论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成岩成矿时代
[
查看
]
李华芹
、
陈富文
、
李锦铁
、
屈文俊
、
王登红
、
吴华
、
邓刚
、
梅玉萍
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的成岩成矿时代尚存在在海西期和印支期之争。最新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区南部斜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35~245Ma,矿区东部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39Ma±8Ma,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29Ma±2Ma。结合笔者已报道的燕山期岩浆侵位与成矿的年代学证据,首次提出白山铼钼矿区具有印支期和燕山期2期成岩成矿作用,早期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早侏罗世。
云南中甸地区雪鸡坪同碰撞石英闪长玢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意义
[
查看
]
林清茶
、
夏斌
、
张玉泉
对金沙江缝合带东侧雪鸡坪同碰撞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锆石SHRIMP U-Pb定年等研究,石英闪长玢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15Ma。结合前人的资料,认为金沙江洋盆闭合、板块碰撞的时间应为266Ma,碰撞阶段的年龄范围为266~215Ma。对无老核的岩浆型锆石的形成条件、结构简单的典型纯岩浆型锆石定年的测试点数量等方面也进行了讨论。
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李永峰
、
毛景文
、
刘敦一
、
王彦斌
、
王志良
、
王义天
、
李晓峰
、
张作衡
、
郭保健
首次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雷门沟花岗斑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25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年龄数据,其中有11个分析点形成谐和年龄,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29.1±3.0~138.4±2.3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36.2±1.5Ma;另外9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884±20~2629±7Ma;前者指示了雷门沟岩体的结晶年龄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后者则代表了岩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太华群锆石的年龄。首次采用ICP-MS法测定雷门沟斑岩型钼矿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31.6±2.0~133.1±1.9Ma,加权平均值为132.4±1.9Ma,指示了雷门沟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两种精测方法获得的年龄相吻合,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或成矿略晚于成岩。测试结果表明雷门沟斑岩钼矿与金堆城等东秦岭钼矿带其他钼矿床基本同时形成。
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早期碰撞过程与动力学模型-来自西藏冈底斯新生代火成岩证据
[
查看
]
侯增谦
、
莫宣学
、
高永丰
、
杨志明
、
董国臣
、
丁林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隆升历史,本文主要立足于西藏冈底斯带新生代岩浆岩,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阶段的关键岩石记录、详细碰撞过程和深部动力机制。西藏新生代火山2岩浆活动贯穿于主碰撞造山过程的始终,形成规模巨大的冈底斯火成岩浆岩带,其中,火山活动形成著名的林子宗第三纪火山岩系(64~43Ma),岩浆作用则形成3个时间连续、但组合不同的岩浆序列,即:①壳源花岗岩组合(65~50Ma)、②正εNd花岗岩-辉长岩组合(52~47Ma)和③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2辉绿岩组合(53~42Ma)。林子宗第三纪火山岩系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对接碰撞之后(~65Ma),不整合覆盖于中生代褶皱构造层之上,中下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火山岩显示岛弧ö陆缘弧地球化学特征,主要来自于洋壳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形区,上部钾玄岩系火山岩则更多地显示壳源特征。壳源花岗岩主要侵位于冈底斯东段腾冲地区,成因类型为白云母过铝花岗岩和富钾钙碱性花岗岩,其高(87Sr/86Sr)i(>0.710)和低εNd(<-7)同位素组成反映其源于碰撞加厚的砂泥质地壳的深熔作用。正εNd值(+2~+5)花岗岩和辉长岩沿冈底斯带成对侵位,花岗岩具有埃达克岩与弧花岗岩过渡特征,其形成有较多的幔源物质贡献;辉长岩正εNd值特征(+215~+710)、REE平坦型或弱富集型以及亏损大部分不相容元素(Nb,P,Ti,U,Th,LREE)特征,反映软流圈地幔对岩浆形成产生重要贡献。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主要为钙碱性岩系,REE平坦型,低(87Sr/86Sr)i(<0.7060)、高εNd(高达+4.3),同位素组成接近于MORB,证明其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根据这些构造-岩浆事件的时空分布、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岩浆演变序列,提出了一个青藏高原大陆碰撞的四阶段演化模式。这个模式强调了①70~60Ma, 新特提斯洋板片回转, 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65Ma), 并导致加厚地壳深熔; ②60~54Ma,印度大陆板片向北陡深俯冲, 下地壳缩短加厚,地壳深熔作用持续;③53~41Ma,新特提斯洋板片发生断离,并向下拆沉。软流圈物质透过板片断离窗上涌,诱发地幔楔、上覆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熔融;④陡深俯冲的印度大陆板片因特提斯洋板片断离而发生折返,开始低角度俯冲(<40Ma),导致高原内部的陆内俯冲、走滑剪切与地壳缩短,造成冈底斯岩浆间断(40~26Ma)和拉萨地体初始抬升。因此,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中,主碰撞期造山(65~41Ma)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印度大陆板片的陡角度俯冲和特提斯洋板片断离,晚碰撞期造山(40~26Ma)的动力机制主要为印度大陆板片的低角度俯冲。
依连哈比尔尕山石炭纪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朱志新
、
王克卓
、
徐达
、
苏延龙
、
吴玉门
博罗科努石炭纪侵入岩为一巨大的岩基,主体岩性为闪长岩,边部发育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等,属富含角闪石强-中等钙碱性系列。该岩体的形成主要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在闪长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08.2Ma±5.4Ma。岩体侵入最新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为石炭纪活动陆缘火山岩的深成组分,它们共同组成该区的陆缘型岩浆弧,从而说明该区在晚古生代存在古板块的俯冲作用。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岩年代学研究
[
查看
]
余明刚
、
邢光福
、
沈加林
、
陈荣
、
周宇章
、
隗合明
、
陶奎元
雁荡山是中国第一个以中生代火山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长期以来,关于雁荡山火山岩时代及其层位归属存在争议。为了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并提高其科学研究程度,笔者等对雁荡山火山岩开展了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自下而上3个火山地层单元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表明K雁荡山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97. 2~105.6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经区域地层对比K确定其层位应归属永康群小平田组,这为整个浙东、乃至与闽东之间的晚中生代火山2沉积地层系统划分与对比K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新疆伊犁地块南缘志留纪和泥盆纪花岗质侵入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形成时构造背景的初步探讨
[
查看
]
朱志新
、
王克卓
、
郑玉洁
、
孙桂华
、
张超
、
李亚萍
位于新疆天山的伊犁地块南缘发育大量古生代侵入岩,本文从前人划分的华力西期侵入岩中识别出泥盆纪和志留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对其中三个侵入体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志留纪、泥盆纪侵入岩均具有较典型的活动陆缘侵入岩的特征,结合该活动陆缘区域岩浆活动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志留纪至早石炭纪期间,南天山碰撞造山带前身洋盆的洋岩石圈板块一直在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
«
1
2
...
39
40
41
42
(current)
43
44
45
...
88
89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