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吐哈盆地南缘彩霞山东石英闪长岩岩株锆石SHRIMP U-Pb测年
[
查看
]
任燕
、
郭宏
、
涂其军
、
冯新昌
、
李少贞
、
李嵩龄
彩霞山东石英闪长岩岩株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67.8Ma±1.6Ma,结合克孜尔塔格岩体的同位素年龄综合分析,此年龄值介于王瑜等所研究剪切作用控制的克孜尔塔格岩体右行剪切年龄276~254Ma之间,表明该石英闪长岩岩株的侵位年龄比克孜尔塔格复式岩体晚,为中二叠世早期。
吐哈盆地东缘泥盆纪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李亚萍
、
孙桂华
、
李锦轶
、
王彦斌
、
徐新
、
何国琦
、
贾金典
通过对吐哈盆地东缘四顶黑山超单元中的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386±5)Ma(MSWD=1.01)的206Pb/238U表面年龄。根据该岩体的岩石学和锆石的矿物学特征,将此年龄解释为该岩体的侵位年龄。根据这一定年结果和该花岗岩与围岩(被当地地质工作者归入古元古代星星峡群的变质岩)具有相同的构造变性特征,结合已有的年代学、岩石化学和相关地质资料,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①吐哈盆地东缘与南缘为同一古生代活动陆缘的不同部分,其形成演化与以康古尔塔格碰撞带中洋壳残片为代表的古洋岩石圈板块向西伯利亚古板块之下的俯冲有关;②吐哈盆地东缘以近东西走向、向南倾斜的片里或片麻理为特征的变质变形事件发生在386Ma以后。
铜陵凤凰山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与构造变形及其对岩体侵位动力学背景的制约
[
查看
]
张达
、
吴淦国
、
狄永军
、
臧文拴
、
邵拥军
、
余心起
、
张祥信
、
汪群峰
地球动力环境对岩浆来源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大规模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凤凰山岩体为凤凰山矿田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根据精确锆石SHRIMP测年结果,凤凰山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44.2±2.3)Ma,是晚侏罗世形成的一个典型岩体,和铜陵矿集区主要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接触带构造变形特征显示岩体侵位受控于区域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内部构造变形特征表明凤凰山岩体在深部主要为左旋螺旋式强力上升,浅部为气球膨胀式主动侵位。岩体形成时代及构造变形特征表现出晚侏罗世铜陵矿集区和成矿有关的侵入岩系列的形成可能和古太平洋板块的向北斜向俯冲所导致的左旋剪切应力场有关。
桐柏-大别山南缘志留纪黄羊山碱性杂岩的暗色矿物
[
查看
]
许聘
、
马昌前
黄羊山碱性杂岩体位于桐柏-大别山南缘,其SHRIMP U-Pb年龄为(439±6)Ma。该杂岩体由石英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其中以石英正长岩为主体,从中心到边缘粒度变化由粗到细。利用电子探针对该杂岩体中的特征暗色矿物的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和辉石的成分变化较小,角闪石显示出从铁钠透闪石到钠铁闪石的成分演化趋势,辉石主要为霓石,另外岩体中大量出现三斜闪石。根据矿物间的相互接触关系、环带结构、矿物组合的相平衡关系等识别了原生的岩浆矿物组合和次生的岩浆期-岩浆期后矿物组合,建立了矿物结晶顺序,重建了过碱性岩浆或流体的成分、温度、氧逸度的演化历史。从矿物组合的相平衡关系角度表明,黄羊山碱性杂岩体为大陆裂谷环境的产物。
天山东段1.4Ga花岗闪长质片麻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胡霭琴
、
韦刚健
、
邓文峰
、
张积斌
、
陈林丽
天山最东段星星峡地区出露的片麻岩、混合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一直被看作是东天山最老的地层星星峡群,实际上是中—新元古代变质杂岩体。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技术分析了星星峡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19颗锆石,由其中谐和性较好的14个锆石的分析结果得到206Pb/238U和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36±13)Ma(2σ)和(1405.2±7.8)Ma(2σ) ,为天山东段星星峡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从而确定了天山造山带中元古代基底岩浆岩形成的时间,与北美及欧洲大陆广泛存在的1.4Ga岩浆活动具有同时性,对进一步思考天山造山带中岩浆活动形成的古陆块在前Rodinia大陆时期的归属有重要意义。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结果显示星星峡1.4Ga花岗闪长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与北美中部大陆和欧洲大陆Fennoscandia的中元古代非造山作用形成的岩浆岩有所不同。另外,片麻岩中有的锆石具有新的生长边,并给出年轻化和较大的不一致年龄,说明1.4Ga片麻岩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元古代(0.9~1.1Ga)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改造,同时形成一些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19颗锆石分析数据中有1个锆石的207Pb/206Pb比值年龄为(1845±23)Ma,与该片麻岩的Nd模式年龄相一致,可能代表更古老地壳物质中的残留锆石。
天山冰达坂-后峡一带二叠纪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杨兴科
、
苏春乾
、
陈虹
、
张鸿剑
、
闫海卿
、
李新峰
、
刘继庆
多年来,对北天山冰达坂-后峡一带古生代地层的划分归属争论很大。通过1:5万区调填图,在原划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内发现一套火山岩系。对岩石组合、同位素测年、底砾岩、沉积环境的详细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属中二叠统阿尔巴萨依组,为一套陆相紫红色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组合,以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为主,多见角砾岩、角砾熔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等。与下伏后峡组和上覆三叠系小泉沟群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测年值为272Ma±4Ma,时代厘定为中二叠世。构造环境为早中二叠世造山后期深部热力塌陷火山喷发环境。此研究成果为东、西天山地层单元的对比和构造区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天山-阿尔泰东部地区海西晚期后碰撞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特点及可能与地幔柱的关系
[
查看
]
毛景文
、
FrancoPIRAJNO
、
张作衡
、
柴凤梅
、
杨建民
、
吴华
、
陈世平
、
程松林
、
张长青
天山—阿尔泰东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区,近年来针对区内的铜镍矿床和相关岩体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找矿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已经探明了十几个矿床和矿点。笔者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地质勘查和找矿评价的新进展,比较详细地全面总结了后碰撞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基本特点、成矿规律和成矿过程,并建立了描述性成矿模型。这些矿床沿一组平行的走向近东西的深大断裂分布,与成矿有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一般不大于5km2,小的可为一个岩墙。矿化分两种类型:通道型和熔离型。成矿时代为298~270Ma,为中亚成矿带大规模成矿期的组成部分,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与这组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可能是早二叠世大面积喷溢岩浆的残留根部或通道部分,可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另外,针对区内的地质特征,结合以往找矿的成功经验,对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
查看
]
柯珊
、
莫宣学
、
罗照华
、
詹华明
、
梁涛
、
李莉
、
李文韬
帕米尔构造结是青藏高原构造挤压最强烈、地壳短缩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位于帕米尔构造结中东部的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是区内最大的新生代碱性杂岩体,由苦子干正长岩岩体和卡日巴生碱性-偏碱性花岗岩岩体组成。宽辉石正长岩和正长花岗岩是苦子干碱性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根据锆石SHRIMP定年,获得苦子干岩体正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11.1±0.3Ma和11.3±0.6Ma。苦子干岩体具富钾(平均6.22%)富钙的特点,属于钾质(K2O/Na2O>1)碱性花岗岩类。各类岩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很高,强烈富集LREE,(La/Yb)N比值(88~21)高,Eu异常不明显,表明岩浆来自斜长石不稳定区,而且源区有石榴石残留,相当于榴辉岩矿物组合。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石具有高Ba、Sr、Sr/Y比值的特征,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贫HREE、HFSE,出现明显的Nb、Ta、Ti负异常,后者系源区残留有金红石的有力证据。根据斜长石、石榴石和金红石实验岩石学的约束,结合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苦子干岩体来源于源区为榴辉岩相的加厚镁铁质下地壳,地壳厚度至少大于50km,且源区可能受到了来自俯冲带流体的影响。
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
查看
]
张传林
、
于海峰
、
叶海敏
、
赵宇
、
张东生
报道了对塔里木西部奥依塔克斜长花岗岩的研究结果。该岩体出露面积约60km2,侵入于中元古代片岩、千枚岩和下石炭统火山岩中。其主要的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含少量的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岩石中的长石以更(奥)-中长石为主,部分含极少量的条纹长石。通过 SHRIMP U-Pb测年,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30.7±4.8)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富Na低K(Na/K=4~87,摩尔数比),属于Na质系列侵入岩。岩石的稀土总量(ΣREE=50~220µg/g)与SiO2 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轻重稀土基本没有分异[(La/Yb)N=0.5~1.5],有中等的Eu负异常(δEu=0.3~0.6)。微量元素特征表现出高的Y含量及低的Sr/Y比值(~1.0)。Nd同位素组成表明岩石有相对“年轻的”T2DM(470~580 Ma) 和正的 Nd初始值[εNd(331 Ma)=6.23~7.65]。上述特征与产于洋岛或洋脊的斜长花岗岩非常相似。然而区域地质特征(尤其是它的规模)并不支持它直接来自地幔的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形成。推测其原始岩浆是来自“年轻的”玄武质地壳经过50%左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岩浆。原始岩浆经过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并侵入到中上地壳形成该岩体。结合前人对区域地质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岩体为石炭纪天山造山带大陆裂谷作用在塔里木板块内部的效应。
塔里木二叠纪石英正长斑岩岩墙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
查看
]
杨树锋
、
厉子龙
、
陈汉林
、
肖文交
、
余星
、
林秀斌
、
施锡桂
新疆塔里木盆地内部发育了大量二叠纪-玄武岩类为主的岩浆岩,主要由玄武岩、辉绿岩、玄武安山岩、超镁铁质岩石和正长岩等组成。作者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巴楚水工团附近发现石英正长斑岩岩墙的出现。这些石英正长斑岩属准铝质(A/CNK<1),其中SiO2含量为66~67%,并以富K2O+Na2O(10~11%)、K2O/Na2O(0.8~0.9)和较低的Mg/(Mg+Fe)比值为特征,且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和高场强元素含量(Zr、Nb、Y)、Ga/Al比值、高的稀土总量(631~734×10-6)、高度富集的LREE/HREE比值以及具Eu的负异常。这些特征并结合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其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的特征。低的Y/Nb(0.4)<1.2以及微量元素蜘蛛网图中呈现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以及Nb平坦或稍凸的图谱指示其源区来自于地慢,且在典型板内环境下形成。与小海子水库出露的正长岩的成分特征比较接近并很可能具有相同的源区成分。笔者时小海子正长岩体中粗粒正长岩采用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可靠的一致性年龄值为277±4Ma,暗示小海子正长岩体侵位时代为277Ma。根据野外观察、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的初步研究和对比,石英正长斑岩岩墙与小海子正长岩体一起很可能都是在早二叠世晚期形成,约在277Ma左右,它们代表了二叠纪陆内稳定环境下形成的产物,并可能作为塔里木地区最后一次大的岩浆热事件结束的标志。
«
1
2
...
42
43
44
45
(current)
46
47
48
...
88
89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