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南岭西段花山-姑婆山侵入岩带锆石U-Pb年龄格架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朱金初
、
张佩华
、
谢才富
、
张辉
、
杨策
花山-姑婆山侵入岩带位于南岭西段,由牛庙、同安、花山、金子岭、乌羊山和姑婆山等岩体所组成,10个锆石样品SHRIMP U-Pb法,LA-ICP-MS法和熔融法定年结果显示,该带中主要的闪长质和花岗质岩体侵位于160~163Ma这一窄的时间范围内,表明中-晚侏罗世之交是本区岩浆活动的高峰时期,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物质来源上、构造背景上和成因机制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与其中暗色包体结晶年龄的一致性,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否定了暗色包体是浅部围岩捕虏体或深部熔融残留体的可能性,并为它们的岩浆混合成因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具有充分分异演化特征的新路晚阶段细粒花岗岩小岩体中锆石的U-Pb年龄值为151Ma,比主体花岗岩大约晚10Ma,它可能反映了本区主体花岗岩岩浆房分离结晶和演化的时间跨度。桂岭和大宁岩体侵位于加里东晚期。
吕梁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浆作用-来自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
[
查看
]
耿元生
、
杨崇辉
、
万渝生
古元古代吕梁变质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中段的西缘,其中有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闪长质到花岗质的侵入体。根据花岗岩岩石组合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资料,吕梁地区古元古代的花岗岩装事件可分四个阶段。在早期拉张阶段,2364Ma的盖家庄片麻状花岗岩侵位,并伴随有大陆边缘裂谷型的吕梁群的火山活动。拉张一挤压转化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代表性产物是2150Ma左右的赤坚岭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中期的挤压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代表性产物是2063Ma的道仁沟石英二长岩、1906Ma的惠家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1848Ma的市庄细粒花岗闪长岩等;晚期的拉张阶段的花岗岩浆活动,主要有1805Ma的大草坪斑状花岗岩和1800Ma的芦芽山斑状花岗岩、云中山花岗岩等。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划分的关帝山杂岩是由不同时期的花岗岩所组成,应以解体。可将其划分为挤压阶段的惠家庄岩体、市庄岩体和后造山阶段的大草坪岩体等。
康定杂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赵俊香
、
陈岳龙
、
李志红
康定杂岩在扬子地块西缘呈南北向带状分布,这套岩石岩性变化很大(从基性到中性、酸性),中性、酸性岩是组成该杂岩的主体。岩石类型有变辉长岩、闪长质片麻岩、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康定杂岩以往被认为是扬子地块太古宇的基底,但近年来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其并不是形成于太古宙。本研究样品采自康定-泸定地区,挑选有代表性的两个样(样号71704-2、71501-1),对其进行岩石化学与微量元素分析及SHRIMPU-Pb测年。分析得出样品为钙碱性;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分布型式显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稀土元素具有略向右倾的配分型式,且铕异常不明显,显示其具有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岛弧火成岩的特征。锆石U Pb分析给出的结晶年龄为765~771Ma,w(Th)/w(U)大于0 1,具示岩浆成因特征。个别年轻的锆石颗粒,如71704-2中的12.1测点年龄为(430±8)Ma,可能是在后期构造、岩浆、变质作用中新形成的锆石,该年龄可解释为后期变质热事件的年龄。这些充分说明康定杂岩形成于新元古代,而非太古宙。此外,康定杂岩可能形成于岛弧环境,其岩浆主要起源于俯冲洋壳的熔融,结合其形成年龄说明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后的产物。
华北克拉通桑干地区高压麻粒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含义
[
查看
]
张华锋
、
翟明国
、
彭澎
为了揭示华北克拉通桑干地区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变质峰期时限,对选自该区的两个高压麻粒岩样品(DST02,XYS01)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测年。锆石样品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为球形和无内部结构,Th/U比值变化为0101~0193。这些特征表明两样品的锆石应属于变质成因锆石。两样品的SHRIMP测年结果分别给出(1792 ±12)Ma和(1891±46)Ma。根据前人的年代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未变质强过铝花岗岩中获得的1900~1850Ma的锆石U-Pb年龄(郭敬辉等,2002)结果来看,本区高压麻粒岩峰期变质时代不会晚于此。因此本文获得的1850~1800Ma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应代表退变年龄。而(1891±46)Ma的年龄限定了峰期高压变质年龄上限。
湖南水口山矿区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马丽艳
、
路远发
、
梅玉萍
、
陈希清
前人曾对与水口山矿田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英安玢岩等进行了黑云母、全岩K-Ar法和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年龄结果介于120~172Ma,不同的研究者和不同的方法所测定的结果大不相同。本文对水口山矿区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年龄的精确测定,结果为163±2Ma(95%可信度,MSWD=1.2)。因此,本文认为:(1)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早期,与华南中生代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时间一致,而且与花岗闪长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成岩与成矿是同时的;(2)结合岩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矿床是在中晚侏罗世时地壳处于拉张-减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
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李华芹
、
路远发
、
王登红
、
陈毓川
、
杨红梅
、
郭敬
、
谢才富
、
梅玉萍
、
马丽艳
通过对湖南骑田岭岩体芙蓉超单元南溪单元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芙蓉矿田白腊水矿区的10号矿脉中蚀变花岗岩型锡矿石、19号矿脉中矽卡岩型矿石矿物、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和ZK801钻孔(80~90m)的细粒花岗岩的Rb-Sr、Sm-Nd和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南溪单元弱蚀变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46±10Ma(95%可信度)和岩体锆石SHRIMPU-Pb年龄为155±6Ma(95%可信度),蚀变矿化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5Ma(95%可信度),10号蚀变花岗岩型矿脉矿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7±5Ma(95%可信度),19号矽卡岩型矿脉的矿石—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133±15Ma(95%可信度); 42号含矿花岗斑岩体锆石SHRIMPU-Pb年龄为146±5Ma(95%可信度);ZK801钻孔中细粒花岗岩全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0±7Ma(95%可信度)。上述精确的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芙蓉超单元花岗岩侵位时间为燕山早期,而不是印支期。由此推测骑田岭芙蓉超单元花岗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它的构造环境可能为地壳处于强烈剪切挤压晚期,而区内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140~145Ma之间,其构造环境可能为地壳由挤压剪切向拉张伸展转化的时期形成的;白腊水矿区不同类型矿床年代学研究结果(133~141Ma)清楚地表明,其成矿作用的时间与区内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的岩浆活动时间有明显的耦合关系。据此推断,骑田岭芙蓉锡矿是在晚侏罗世,地壳由挤压剪切向拉张伸展转化的时期形成的。而与芙蓉花岗岩主体侵入岩浆活动无直接成生关系。
湖南宝山铜-钼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的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
[
查看
]
路远发
、
马丽艳
、
屈文俊
、
梅玉萍
、
陈希清
湖南宝山是一个Cu-Mo-Pb-Zn-Ag多金属矿床,成因上与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床以宝岭倒转背斜(宝山中心)为中心,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蚀变与矿化分带,其中心部位(宝山中区)的矿体产在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成矿元素组合以Cu-Mo为主,而宝山东区、宝山西区及北部的财神庙矿区则主要为产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的铅锌银矿化。通过对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高精度的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58±2Ma(MSWD=0.26,Probability=0.61,n=12),与前人(伍光英等,2005)的SHRIMP数据合并计算则可得到一个161±1Ma(MSWD=0.66,Probability=0.42,n=23)的高精度U-Pb和谐年龄。该年龄可以代表宝山矿区中酸性小岩体的成岩年龄。通过对含矿矽卡岩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的成矿年龄为160±2Ma。因此,本文认为宝山矿床成岩与成矿具有同时性,花岗闪长斑岩与宝山矿床的形成有成因联系。通过对区域上已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表明湘南乃至整个南岭中段地区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成矿第一高峰为155~165Ma,宝山多金属矿床正是华南这一高峰期的产物。这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同位素年代学依据。
海南尖峰岭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其与抱伦金矿的关系
[
查看
]
谢才富
、
朱金初
、
丁式江
、
张业明
、
陈沐龙
、
付杨荣
、
付太安
、
李志宏
尖峰岭复式岩基主要由尖峰岭超单元的中粗粒似斑状、细粒似斑状、粗中粒及细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该超单元富硅、富钾、弱过铝一准铝质,碱度率较高,属碱性系列。总体上富含Rb、Cs、Th、U、Pb、Zr、Hf、Y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和适度亏损Nb、Ta。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La/Yb)v=8.29~30.36;中等-强烈亏损Eu,δEu=0.43~0.05;早期单元稀土元素含量高而晚期单元明显降低。(87Sr/86Sr),和T2DM较高,分别为0.71658~0.71703和1639~1709Ma;而εNd(t)值较低,为-7.59~-8.46。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其结晶年龄为249±5Ma。尖峰岭超单元的成因类型介于S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之间,并且类似于高热(HHP)花岗岩,是在早三叠世后造山环境岩石圈拆沉、热软流圈上涌的动力学机制下,地壳变杂砂岩或变砂屑岩受到慢源流体富集后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熔融温度大约为770~790℃,压力约(10~12.5)×108Pa(相当于深约34~42km)。熔体侵位后发生过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岩体内部降温至约300℃的时代(221~209Ma)与其外接触带上抱伦金矿的成矿时代(220~200Ma)相一致,比岩体结晶年龄晚了约30~40Ma、岩体内部长期保持中高温环境,有利于形成热水溶液对流循环系统而成矿,但该岩体主要是为金成矿作用提供了热动力,而不是主要提供了热液流体和矿质,因此,将抱伦金矿称为“与高热花岗岩伴生的热液型矿床”更恰当。
海南岛北西部前寒武纪花岗质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
查看
]
许德如
、
夏斌
、
李鹏春
、
张玉泉
、
陈广浩
、
马驰
对海南岛北西部戈枕地区侵位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花岗质岩进行了CL成像制约下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455±12Ma的U-Pb谐和年龄、1454±12Ma有利的207Pb/206Pb中值年龄。结合该花岗质岩锆石内部结构、岩浆源区和变形变质特征,以及前人多种定年成果,认为该花岗质岩结晶年龄应为~1450Ma,随后于~1400Ma经历了一次构造-热变质事件;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或至少是海南岛北西部)最可能位于劳伦大陆南缘的西南延伸部分。研究结果还暗示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所经历的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可能较扬子地块偏早,古、中元古代抱板群沉积上限应约束在~1450Ma。
哈尔里克山早古生代岩浆弧的初步确定-来自来自塔水河一带花岗质岩体锆石SHRIMP U-Pb测年的证据
[
查看
]
曹福根
、
涂其军
、
张晓梅
、
任燕
、
李崇龄
、
董富荣
哈尔里克南坡塔水河一带花岗质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8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26±9)Ma;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8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7±11)Ma;石英闪长岩中的锆石8个测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8±7)Ma。这些年龄值是在哈尔里克古生代复合岛弧带首次获得的中-晚奥陶世中酸性侵入岩的时代,为探讨该古生代复合岛弧带的构造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
1
2
...
44
45
46
47
(current)
48
49
50
...
88
89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