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皖中管店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动力学意义
[
查看
]
资锋
、
王强
、
唐功建
、
宋彪
、
谢烈文
、
杨岳衡
、
梁细荣
、
涂湘林
、
刘颖
管店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东部,沿郯庐断裂带南段主断裂带侵位,其岩石组成为石英二长岩和二长岩。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给出岩体的形成时代为(131.5±1.6)Ma.该岩体为一中酸性侵入体(SiO254.84%~67.8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并育有与埃达克(质)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Al2O3(14.12%~15.14%)、Sr(612~976µg/g)含量及Sr/Y(31~77)、La/Yb(18~42)比值。但低Y(8.20~21.4µg/g)和Yb(0.90~1.70µg/g)含量,无明显Eu异常至Eu正异常。管店侵入岩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58~0.7061,Nd(t)wei -17.03~-15.11,锆石的Hf(t)(-26.3~-22.6较低但相对均匀,说明其不可能由俯冲洋桥熔融形成。管店埃达克(质)侵入岩具有较高的MgO(2.21%~6.75%)含量和Mg#(56~62)值及相容元素(Cr85.4~356µg/g,Ni40.8~144µg/g)含量。管店侵入岩可能由拆沉下地壳熔融形成,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了反应。早白垩纪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扬子地块东部在扬子、华北两块体碰撞后的地壳拆离作用可能导致增厚下地壳的拆沉与埃达克质岩浆活动。
铜陵矿集区侵入岩 SHRIMP 锆石 U-Pb 年龄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
[
查看
]
吴淦国
、
张达
、
狄永军
、
臧文拴
、
张祥信
、
宋彪
、
张忠义
选取铜陵矿集区 5 个典型的中生代侵入岩体—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冬瓜山辉石二长岩、新桥二长岩、凤凰山花岗闪长岩、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 进行了系统的 SHRIMP锆石 U-Pb 定年, 给出了(151.8±2.6)~(142.8±1.8) Ma 的年龄值, 对该区侵入岩的形成时代提供了精确约束, 表明晚侏罗世末是该区岩浆活动的高峰期. 岩浆侵入的总体顺序为石英二长(斑)岩→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辉长辉绿岩. 不同岩性的侵入岩具不同的结晶年龄可能说明了铜陵地区侵入岩经历了深部岩浆的演化过程. 这种岩浆的演化过程和该区当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提出了研究区深部构造和岩浆演化的动力学模型: T3末期, 扬子与华北块体完成拼合, 铜陵地区进入新的挤压造山运动期,即进入了太平洋动力学体系. J2-J3期间, 随着Izanagi 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 该区受到的北西向挤压作用, 形成北东向褶皱, 并导致地壳增厚. 在地壳下部形成高密度的榴辉岩相岩石,造成深部岩石圈地幔及下地壳拆沉, 诱使热的软流圈物质上涌, 减压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岩浆发生底侵作用, 并引起下地壳受热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 这些岩浆经过不同的作用过程最终沿深大断裂上侵(J3-K1). 测年结果表明该区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的拆沉作用至少在晚侏罗世中晚期就已经开始, 并造成岩石圈的急剧减薄, 中上地壳发生强烈的伸展作用, 形成盖层间、基底与盖层间、中下地壳等大量的滑脱构造, 构成了岩石圈构造分层或拆离作用. 老的岩浆成因继承核(747~823 Ma 范围内的 3 个一致年龄)的存在支持铜陵地区在新元古代存在明显的岩浆作用, 同时说明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有较多的新元古代火成岩源岩的参与。
塔里木板块上元古界火山岩SHRIMP定年及其对新元古代冰期时代的制约
[
查看
]
徐备
、
寇晓威
、
宋彪
、
卫巍
、
王宇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贝义西组顶部火山岩锆石的SHRIMP定年结果为732*7Ma,它表明贝义西冰期的上限。考虑该组杂砾岩之下火山岩已有的定年结果,贝义西冰期的时限为740一7犯Ma。综合上元古界三层火山岩sHRIMP定年结果,可以明确地将库鲁克塔格地区上元古界四个含杂砾岩的组限定在三个时间段内,即74oMa到732Ma的贝义西组,732Ma到615Ma之间的阿勒通沟组和特瑞爱肯组,以及615Ma到542Ma之间的汉格尔乔克组,这些年龄段代表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各冰期的时代范围。与冰期有关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分析表明,贝义西冰期可与Kaigas冰期对比;阿勒通沟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可能与Sturtian冰期和Elatina冰期对比;而汉格尔乔克冰期和Gaskiers冰期可以对比。
山东沂水地区英灵山花岗岩及其捕虏体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SHRIMP U-b定年
[
查看
]
赵子然
、
宋会侠
、
宋彪
英灵山花岗岩是新太古代沂水岩浆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主要分布于沂水县城东南部, 总体呈北东向分布。花岗岩的片麻理走向北东, 南倾, 倾角 40~50°, 侵入于沂水岩群的二辉斜长角闪岩- 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 二辉斜长片麻岩变质岩组合中, 北部与马山岩体、雪山岩体和大山岩体接触, 东南与林家官庄岩体接触。岩石呈中—粗粒, 略具片麻状, 包体发育, SiO2含量 73.36%~74.44%, K2O>Na2O>CaO, 稀土元素总量较低, 为 22.25×10- 6~88.82×10- 6, 弱—中等的正Eu异常,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 La/Yb=11~47, 富集 K、Rb、Ba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 Er、Hf 等高场强元素, 亏损 Sr、Ta、Nb、P 等元素, 成分上属钾质花岗岩。2 个样品 YS06- 30 和 YS06- 48 的锆石 SHRIMP U-Pb定年结果分别是 2530Ma±7Ma 和 2531Ma±8Ma, 属于新太古代。
华北古陆中、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框架SHRIMP锆石年龄新依据
[
查看
]
高林志
、
张传恒
、
尹崇玉
、
史晓颖
、
王自强
、
刘耀明
、
刘鹏举
、
唐烽
、
宋彪
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并使其成为国际地层对比的参考标准,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的追求。华北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作为这一标准地层的主要研究剖面,已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磁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等多学科研究。但是,高质量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和以此为基础的年代地层框架的优化一直是华北古陆中、新元古界研究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关键层位和关键界面缺乏高质量的同位素年龄标定,致使蓟县剖面争取成为国际层面标准剖面的竞争力受到影响。近期,随着锆石SHRIMP年龄测定技术在华北古陆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中的成功应用,在几个关键层位定年研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北京西山下马岭组中部斑脱凝灰岩中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370±11) Ma,使得下马岭组这个青白口群的关键地层单位划归为中元古界。天津蓟县大红峪组碱性火山岩中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625.9±8.9) Ma。可用于标定华北古陆中元古代裂解时间得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685±15) Ma。这些SHRIMP测年结果使华北古陆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划分与全球对比有了年龄“锚点”,必定有利于准确厘定华北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内涵。由于华北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是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因此上述年代地层框架的优化对于我国地质填图的修正和精确地层对比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我国前寒武纪生物演化,特别是宏观藻类发育的时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必定有助于提升华北中、新元古界剖面的国际地位。
华北古陆下马岭组归属中元古界的锆石 SHRIMP 年龄新证据
[
查看
]
高林志
、
张传恒
、
史晓颖
、
宋彪
、
王自强
、
刘耀明
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一直是华北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的主要目标, 获得高质量同位素年龄数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 然而, 多年来关键层位仍缺乏高 质量同位素年龄的约束. 对原“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的层凝灰岩进行研究, 并在河北省宣化 地区下马岭组发现 10 层凝灰岩层(斑脱岩), 获得大量岩浆型锆石, 利用 SHRIMPⅡ技术, 进行了高精度定年, 测得凝灰岩层锆石207Pb/206Pb 加权平均年龄为(1366±9) Ma. 结合区 域资料和北京西山下马岭组的锆石年龄讨论了锆石年龄的地质意义. 这一新的同位素年 龄数据为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在地层柱中的定位增添新的依据, 它不仅再次准确地 确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 而且对整个华北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地质演化史的认识和下 马岭组宏观藻类演化在中元古代年代地层柱准确定位都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 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
查看
]
高维
、
张传恒
、
高林志
、
史晓颖
、
刘耀明
、
宋彪
密云环斑花岗岩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燕辽裂谷的启动同期, 其年代学研究一直令人关注, 已获得的一些数据虽然具有参考意义, 但缺乏高质量的 SHRIMP 定年的制约。利用西澳大利亚科庭大学离子探针中心进行远程测试, 首次在该花岗岩体中获得锆石 SHRIMP U-Pb 加权平均年龄 1685 Ma±15 Ma。这一年龄表明燕辽裂谷最早启动于 1700 Ma,为准确地标定长城系底界的年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辽北辉绿岩墙(床) 群及二道沟组玄武岩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
查看
]
宋彪
、
乔秀夫
摘 要:辽东半岛北部铁岭市泛河流域位于郯庐断裂北段,归属于中朝板块华北块体的东北端。此地区发育巨厚的玄武岩(二道沟组) 及辉绿岩墙(床) 群,过去认为系中元古代时期的基性岩浆活动。对玄武岩及辉绿岩锆石SHRIMP 年龄测定,获得二道沟组玄武岩喷发定位的时间在古近纪始新世( (3614 ±118) Ma);辉绿岩浆侵位结晶时间为晚白垩世( (9315 ±114) Ma) 。辽北基性岩岩浆定位年龄明确显示,分割中朝板块内部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的北部边界———郯庐断裂北段在晚白垩世处于东西向伸展拉张构造环境,导致辉绿岩侵位;古近纪发育了近南北向的拉张构造,伸展作用进一步发展,形成二道沟组巨厚玄武岩。新的SHRIMP锆石U-Pb 年龄不支持辉绿岩及二道沟组玄武岩形成年代为中元古代的传统认识。
«
1
2
3
4
(current)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