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秦岭发现金刚石:横贯中国中部巨型超高压变质带新证据及古生代和中生代两期深俯冲作用的识别
[
查看
]
杨经绥
、
许志琴
、
裴先治
、
史仁灯
、
吴才来
、
张建新
、
李海兵
、
孟繁聪
、
戎合
在秦岭北带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错石中发现金刚石和大量石墨包裹体。金刚石具典型的1331~1334cm-1拉曼谱峰。变质金刚石的发现证明秦岭北带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其俯冲深度>120km。片麻岩锆石的SHRIMP 定年表明,锆石核部代表岩浆事件的年龄或之前的残核年龄为1200~1800Ma。超高压变质新增生边部的年龄为507 38Ma,属早古生代。认为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与印支期大别超高压变质带240~200Ma是时空上两个带。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向西可以与南阿尔金一柴北缘早古生代(490~400Ma)超高压变质带相连,向东与大别西北部的熊店和浒湾早古生代榴辉岩(420~400Ma)相连,组成一条沿中央造山带北部分布的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带。认为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南部的印支期超高压变质带应与南秦岭的高压蓝片岩带相连,组成一条分布在中央造山带南部的印支期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的发现,为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条西起阿尔金,东至苏鲁的近4000km的世界上最大的一条超高压变质带的确定提供了新的关键性证据。而沿中央造山带分布的两条超高压变质带说明:①中国南北大陆在早古生代就已拼接在一,其后,又有印支期的俯冲和碰撞叠加, 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分布在北部,后者在南部,两者时空分布可以区分。②两条规模巨大的超高压变质带说明中国南部大陆之间曾发生多期的俯冲碰撞作用以及巨量物质的消减,由此将影响到对中国大地构造和演化历史的重新认识,并对大陆动力学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和思考。
西秦岭天水-武山断裂带关子镇变玄武岩和变中-基性岩浆岩及武山蛇绿岩中辉长岩的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龄
[
查看
]
李玉晔
、
李曙光
、
裴先治
、
张国伟
东秦岭“商-丹”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最主要的构造缝合带,沿该带发育有早-中寒武纪富水中基性侵入杂岩和晚奥陶-早泥盆纪丹凤古岛弧火山岩系,该断裂带如何向西延伸是探讨西秦岭构造演化的关键问题。本文精确测定了西秦岭地区沿天水-武山断裂带出露的蛇绿岩和古岛弧岩浆岩的年龄及其地球化学性质并与邻区相关岩石进行年代学对比,为研究华北陆块南缘早古生代活动陆缘的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的年代学制约。
西秦岭关子镇蛇绿混杂岩的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龄
[
查看
]
李王哗
、
李曙光
、
裴先治
、
张国伟
西秦岭沿天水武山断裂带产出的关子镇蛇绿混杂岩由变玄武岩、变中一基性深成岩装岩以及少童蛇纹岩组成。变玄武岩具有平坦或轻稀土略亏损的稀土配分型式(( La/Yb) N = 0.63~1.24 ),且不存在Nb,Ta和Ti的负异常,表明它们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变中一基性深成岩装岩包含两种类型:类型I显示轻稀土富集((La/Yb)N >2.2),具有显著Nb负异常( (La/Nb)N >2.4)的特征,类似于岛弧火山岩;类型11显示轻稀土亏损到略富集((La/Yb) N = 0.44~1.38 )、无显著Nb负异常(( La/Nb) N < 1.5 ),这些特征与上述变玄武岩类似,表明它们也是关子镇蛇绿岩的组成部分。蛇绿岩中辉长岩和闪长岩(该闪长岩属“大洋料长花岗岩类”)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534±9 Ma和517±8Ma,这反映关子镇蛇绿岩可能为早一中寒武世古洋壳残片。由于西秦岭的天水武山断裂带是东秦岭商丹断裂带的西延并共同被认为是华北和华南陆块之间的主缝合线,上述年龄对理解该带及古秦岭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制约。
扬子地块西北缘轿子顶新元古代过铝质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
查看
]
裴先治
、
李佐臣
、
丁仨平
、
李瑞保
、
冯建赟
、
孙雨
、
张亚峰
、
刘战庆
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地区轿子顶穹窿构造核部的花岗岩类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轿子顶花岗岩体中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岩浆韵律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52~1.23、0.32~1.16),为岩浆成因锆石。对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岩浆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793±11) Ma和(792±11)Ma,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完全一致,均为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早期。轿子顶花岗岩体的SiO2(72.01%~77.65%)和Al2O3(12.12%~14.18%)含量均很高,A/CNK在0.95~1.13(平均为1.04),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REE)为(75.81~79.97)×10-6(平均为77.89×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中等的负Eu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体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轿子顶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新元古代扬子地块西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以及弧陆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的地壳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即后造山期,是Rodinia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产物。
龙门山造山带轿子顶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
查看
]
裴先治
、
丁仨平
、
李佐臣
、
李瑞保
、
冯建赟
、
孙雨
、
张亚峰
、
刘战庆
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地区轿子顶穹窿构造核部的花岗岩类进行年代学研究。利用锆石SHRIMPU-Pb年代学对其形成时代进行约束。结果 轿子顶花岗岩体中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岩浆韵律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52~1.23、0.32~1.16),为岩浆成因锆石。对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岩浆锆石的SHRIMPU-Pb定年结果分别为793±11Ma和792±11Ma,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完全一致,均为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早期。结论轿子顶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特征,是新元古代扬子地块西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以及弧陆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的地壳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即后造山期,是Rodinia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产物。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