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铜陵地区小铜官山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的U-Pb年龄及其成因指示
[
查看
]
王彦斌
、
刘敦一
、
曾普胜
、
杨竹森
、
蒙义峰
、
田世洪
铜陵是我国著名的铜(金)、铁成矿带,其金属矿产与区内燕山期侵入岩有着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本文应用SHRIMP方法对小铜官山石英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表明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形成于139Ma,这一年龄记录了与铜矿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的时代。另外铜官山石英闪长岩中含有的残留锆石给出了太古宙古元古代(2670~2025Ma)的年龄信息,表明基底岩石参与了铜官山石英闪长岩的形成,这与由Sr-Nd同位素示踪得出的结果一致,暗示区内石英闪长岩浆受到了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或前寒武纪岩石是其熔融源区的重要组成之一。
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中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锆石SHRIMP年代学及其意义
[
查看
]
王彦斌
、
刘敦一
、
曾普胜
、
杨竹森
、
田世洪
对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区内的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中的锆石分别进行了SHRIMP精确定年研究,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40.4+2.2)Ma,辉绿岩中锆石的年龄较复杂,其中发现了元古代锆石颗粒,其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261±14)Ma,(1612±8)Ma,(919±12)Ma,(831±17)Ma。另外还有一组早古生代年龄的锆石,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3±13)Ma。以上这些新资料说明该区可能存在元古代基底的信息,且燕山期岩浆活动对本区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铜陵地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时代-朝山辉石闪长岩锆石SHRIMP定年
[
查看
]
王彦斌
、
刘敦一
、
曾普胜
、
杨竹森
、
田世洪
铜陵是中国著名的铜(金)、铁成矿带,其金属矿产与区内燕山期侵入岩有着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对与铜陵地区典型的夕卡岩型朝山金矿有关的辉石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精确定年研究,辉石闪长岩锆石206Pb/238U 年龄为142.9±1.1Ma,结合新获得的新桥矶头石英闪长岩和铜官山石英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认为铜陵地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133±143 Ma),这一时期也是成矿的重要时期。
藏西措勤含铜双峰岩系的发现及其意义
[
查看
]
曲晓明
、
辛洪波
、
徐文艺
、
杨竹森
、
李振清
青藏高原中-西部措勤县城东南(约100km)的日阿铜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一种是与二长花岗岩岩株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床,另一种是与辉绿玢岩脉有关的细脉浸染型(斑岩型)铜矿化。锆石SHRIMP U-Pb定年发现二者为一套双峰含铜岩系,酸性端元二长花岗斑岩年龄为90.1±1.5Ma,MSWD=1.24;基性端元辉绿玢岩年龄为87.2±1.6Ma,MSWD=0.84,形成于中-晚白垩世。岩石化学分析表明这些含铜双峰岩石富K2O,属钾玄岩和高钾钙碱性岩。基性端元SiO2在49.56%-54.9%之间,戴里间隔为12.31%。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岩石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K、Sr、Pb,具有岛弧岩浆作用特征。K的富集和Ba的相对亏损说明岩石形成于碰撞后伸展阶段。在碰撞后伸展环境中,富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具OIB特征的铁镁质岩浆。这些基性岩浆底侵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措勤含铜双峰岩系。这个岩系产于拉萨地块内部,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与以前人们提出的新特提斯洋壳在白垩纪沿雅鲁藏布缝合带位置向拉萨地块之下低角度俯冲的构造模式不符。特别是联系到最近在阿索(Asa)盆地中发现的早白垩世弧后双峰火山岩,笔者认为措勤双峰含铜岩系应该与中特提斯洋壳沿班公-怒江缝合带位置向南拉萨地体之下的俯冲有关,或者中特提斯洋壳有很多条俯冲带,它们有的向南俯冲,有的向北俯冲。
西藏加多捕勒铁铜矿成矿岩体时代与成因: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与稀土元素证据
[
查看
]
于玉帅
、
杨竹森
、
多吉
、
侯增谦
、
田世洪
、
孟祥金
、
刘鸿飞
、
张金树
、
王海平
、
刘英超
西藏加多捕勒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位于拉萨地块的中部,矿体产于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中二叠统下拉组灰岩的接触带。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内的锆石具典型岩浆锆石的特征,可分为4期,其第Ⅳ期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为(50.9±1.8) Ma,代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的主碰撞期。第Ⅳ期锆石的176Hf/177Hf=0.282 523~0.282 864,εHf(t) =-7.72~+4.29,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CDM=851~1618 Ma,∑REE = 351~2198μg/g,(Yb/Nd)CN=11~506,δCe=1.21~65.58,δEu=0.09~0.33,表明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其中的壳源岩浆是中元古代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上述结果显示,在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的主碰撞期,于印度陆壳随同特提斯洋壳向拉萨地块陡深俯冲之后,发生了印度陆壳与特提斯洋壳断离,导致印度陆壳折返和软流圈地幔流体上涌,引发了上覆地壳的侧向伸展和部分熔融,发生了软流圈地幔流体与壳源岩浆的混合,壳幔混源岩浆经岩浆房结晶分异后上侵而形成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