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湘北华容地区桃花山花岗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
查看
]
彭雨春
、
马铁球
、
李英奇
、
周柯军
、
柏道远
分布于湖南北部华容隆起中的桃花山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中,由早期细粒少斑状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细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少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至末期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等四期侵入体组成。 对该岩体中部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 SHRIMP U-Pb 测年,获得203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140.3±3.8)Ma(2σ)(n=7,MSWD=2.3),代表岩体侵位年龄,表明其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SiO2=71.10%~73.00%,K2O/Na2O=1.09~1.66,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0.23~1.95; ∑REE 较高 (175.1~259.9),Eu 为弱负异常 (δEu=0.55~0.82),(La/Yb)N=13.52~43.71;低εNd(-8.1~-10.1),高 T2DM(1.59~1.75 Ga)。 综合研究表明,桃花山花岗岩,属壳源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MPG),为华南前寒武纪基底重熔而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应为碰撞造山作用晚期或结束时期,陆内碰撞造山作用增温减压体制下的产物,同时也标志着湘北地区在 140 Ma 后全面转入陆内伸展阶段。
湘北华容地区小墨山花岗岩体SHRIMP 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
查看
]
马铁球
、
李纲
、
柏道远
、
周柯军
、
王先辉
小墨山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中,由两期侵入体组成,早期为粗中粒—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末期为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22.5±2.1 Ma(2σ),MSWD=1.9,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主元素中,SiO2变化于67.20%~75.16%,K2O含量高,且K2O>Na2O,K2O/Na2O为1.16~1.72;ASI值变化于0.96~1.10之间,平均1.02,属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0.2715.13;Nb/Ta=15.9~17.1,为锶和铌亏损型。ΣREE总体较高,重稀土含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分馏稍弱,ΣCe/ΣY为0.49~6.18,(La/Yb)N为0.66~15.54。有较高的εNd(t),为-6.8~-8.7;T2DM相对较小(1.47~1.62 Ga)。综合研究表明,小墨山花岗岩石为壳源型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类(CPG),其成因应为下地壳物质和上地壳物质混合而成,与花岗岩底侵作用或注入地壳中的幔源岩浆有关,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陆内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是在紧随侏罗纪挤压造山运动之后的构造松驰和拉张减薄条件下所形成。
湘东北新元古代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
查看
]
马铁球
、
陈立新
、
柏道远
、
周柯军
、
李纲
、
王先辉
在湘东北岳阳一平江一带分布有许多新元古代花岗岩体,对其中的张邦源岩体进行锆石 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816±4.6)Ma的年龄。花岗岩体岩石基性程度较高,SiO2平均为70.25%;低钾高钙,CaO平均为2.38%;全碱较低,Na2O+K2O平均为5.97%,且Na2O>K20;ASl值平均1.16(0.97~1.29)。总体属镁质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系列。不相容元素Rb、Th含量较高,贫Ba和Nb。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平均130µg/g;轻稀土相对富集,(La/Yb)N比值在6.76~8.50;Eu亏损不明显,Eu值为0.54~0.78。εNd(t)值较高且变化范围较窄,为-1.5~-2.6,T2DM 1.35~1.60Ga;δ18OV-SMOW值为8.1‰~11.1‰。岩石具典型的I型花岗岩或ACG型花岗岩特征,为壳一慢混合型成因,岩浆主要起源于亏损地慢源,并伴有地壳物质加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岛弧火山岩系,为会聚板块边缘(俯冲带)岩浆作用的产物,不具备地慢柱岩浆特性,不能作为Rodinina超大陆裂解的标志。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