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扬子克拉通北缘随( 州)-枣( 阳) 地区新元古代变质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和 SHRIMP 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
[
查看
]
薛怀民
、
马芳
、
宋永勤
扬子克拉通北缘的随州-枣阳地区是整个秦岭-桐柏山-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及其前陆地区受三叠纪( 印支期) 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深俯冲并发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影响最小的地区,因而扬子板块北缘的前寒武纪基底在这里得到了较多的保存。它们不仅为研究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构造环境和岩石圈性质提供了难得的样品,也为研究造山带内变质杂岩的原岩性质及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提供了参照物。这里出露的前寒武纪基底包括新元古代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 随州群) 以及大量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其中构成随州群的岩性包括变酸性火山岩、变沉积岩及少量的变基性火山岩。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以橄长岩为主,少量辉长苏长岩和辉石岩。本文用 SHRIPM 锆石 U-Pb 法测得随州群中变质流纹英安质凝灰岩和变质粗面安山岩及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中橄长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 763±7Ma、741±7Ma 和632±6Ma。随州群火山岩的年龄与桐柏山-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原岩年龄类似,至于造山带内榴辉岩的原岩年龄是否有类似于橄长岩的侵位年龄( 631.5±6.1Ma) ,尚需进一步研究。地球化学上,随县群的酸性火山岩表现出强烈亏损 Sr 和高场强元素 Nb、Ta,富集 Rb、Ba、U、Th、K 等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强(( La/Yb)N= 10.44) 、弱负 Eu 异常(δEu=0.75) ,总体特征类似于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内大量出露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裂谷环境下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的酸性端元。随县群玄武岩的稀土元素之间几乎无分馏( ( La/Yb)N= 1.78 ~ 1.79) ,高场强元素Nb 和 Ta 相对于 La 无明显的亏损,总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造山带内大多数的榴辉岩。橄长岩以高 Al2O3和 MgO 含量、低TiO2和碱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较强((La/Yb)N= 5. 49) ,尤以强的 Ba、Sr 及 Eu 正异常( δEu=1.22) 为显著特征,表明其中有较多的富钙斜长石聚集。高场强元素 Nb、Ta、U、Th( 以及 Zr 和 Hf) 无明显的异常,表明其形成过程中未受到大陆地壳的混染,岩浆源区属富集型地幔。
皖东滁州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马芳
、
薛怀民
滁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发育的一系列断陷型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但与其他在早中生代坳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继承式”火山岩盆地不同,它直接叠置在大别山造山带之上,盆地基底岩石的时代较老,属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盆地内的火山岩主要为一套中酸性偏碱性的粗安质和粗面英安质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上明显不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多数盆地中火山岩所表现出的橄榄玄粗岩系列的特点(如宁芜盆地、庐枞盆地、溧水盆地、怀宁盆地)。应用SHRIMP锆石U-Pb法测得滁州盆地黄石坝组粗安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8±1 Ma。该年龄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盆地中火山岩-潜火山岩的形成时代类似,表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火山活动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滁州盆地内的火山岩具有比长江中下游其他盆地中火山岩低得多的εNd(t)值,而类似于大别山造山带内晚中生代的花岗岩类侵入体,指示其成因可能主要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
长江中下游地区庐(江)-枞(阳)和宁(南京)-芜(湖)盆地内与成矿有关潜火山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
[
查看
]
薛怀民
、
董树文
、
马芳
庐-枞和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发育的一系列断陷型火山岩盆地中规模最大的两个,以发育一套别具特色的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潜火山岩,并产有丰富的铁矿、硫铁矿及非金属等矿产资源为特征,其中又以玢岩型铁矿最著名。两个盆地内主要的成矿作用(玢岩型铁矿)都与第二旋回(分别为庐-枞盆地的砖桥旋回和宁-芜盆地的大王山旋回)的潜火山岩关系密切,其岩性在庐-枞盆地为正长斑岩,而在宁-芜盆地为辉石闪长玢岩。本文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方法分别对庐-枞盆地内的巴家滩正长斑岩和焦冲正长斑岩以及宁-芜盆地内的阴山辉石闪长玢岩进行了精确的定年。结果表明,巴家滩正长斑岩和焦冲正长斑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1.0±1.1Ma和131.5±1.6Ma,阴山辉石闪长玢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7.8±1.8Ma。庐-枞和宁-芜盆地(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火山岩-潜火山岩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意味着“突发性的”岩石圈减薄可能是区内岩浆作用和大规模成矿的主要机制。
皖南太平-黄山复合岩体的 SHRIMP 年代学:由钙碱性向碱性转变对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时间的约束
[
查看
]
薛怀民
、
汪应庚
、
马芳
、
汪诚
、
王德恩
、
左延龙
太平-黄山复合岩体是个由钙碱性(太平岩体)向碱性(黄山岩体)转变的独特杂岩体,且其中黄山岩体的稀土元素分馏模式表现出罕见的“四素组效应”(tetrad effect), 代表高度演化的末期岩浆组分. 该复合岩体提供了研究扬子克拉通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环境的变迁及岩石圈减薄的难得机会. 文中测得太平花岗闪长岩的锆石 U-Pb SHRIMP 年龄为(140.6±1.2) Ma. 4个采自黄山岩体不同期次或不同相带样品的锆石 U-Pb SHRIMP 年龄分别为(127.7±1.3),(125.7±1.4), (125.1±1.5)和(125.2±5.5) Ma, 这几组年龄数据在误差范围内近于一致, 说明黄山岩体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侵位的. 虽然太平岩体和黄山岩体在空间上紧密共生, 但它们之间侵位的时间间隔长达 15 Ma 左右, 岩浆性质由钙碱性突变到碱性, 中间缺少明显的过渡环节,所指示的可能是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的岩石圈减薄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约 141~128 Ma 之间, 减薄机制应以机械拆沉为主。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