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你好,请
  • 登录
  • logotext

    “地壳一号”万米科学钻机运输任务圆满完成

    编辑 : 中心
    2013-11-13

    深部探测专项“地壳1号”万米科学钻成功启运

    联接地址:http://www.sinoprobe.org/VideoPage.aspx

    2013年10月27日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挑战自然极限的科学壮举。继“神州”载人飞船“蛟龙”深潜器之后,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简称“深部专项”)的“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研制完成,实施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共同支持的“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暨“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二井)工程项目,在实践中检验和不断改进技术。这标志着我国重大装备技术自主研制的新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13年10月20日晚8时,“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投送车队的最后一辆重型运输车在长年不遇的大雾中到达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科钻井场。至此,“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机投送的运输过程基本完成。井场进入了忙碌的卸载和钻机安装状态。

      “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机的研制是深部专项(SinoProbe)的重要成果之一,由吉林大学承担的SinoProbe-09-05“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研制与实验”课题组研制成功。该万米钻探专用钻机设计装机高60米,占地10000多平方米,其钻进能力达到1万米。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国家累计专项拨款1.0287亿元。针对大陆科学钻探的特殊性,吉林大学和四川宏华集团组成联合科研团队,自主研发、改进了高转速全液压顶驱系统、高精度自动送钻系统和起下钻自动排管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采用国内领先的数控变频电动钻机技术(DBS),钻机科学钻探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总重1500多吨,启运前被分解为126个零部件,分装在50辆车长21.5米的重型运输车上,车队从广汉市出发,途径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九个省、直辖市,130多个市县,长途跋涉3456公里。在此次运输过程中,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领导对“地壳一号”的安全运输进行了全方位的指示和询问指导,交通部专门发文、召开协调会议对全程高速运输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就运输方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深部专项(SinoProbe)负责人董树文研究员、SinoProbe-09项目负责人黄大年教授,钻机研发课题负责人SinoProbe-09-05孙友宏教授亲自挂帅、全程跟踪,承制方宏华集团及运输部门负责人随队指挥、确保万无一失,承担钻机研发的主要研究人员、深部专项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实时监督,运输车队最终安全顺利地抵达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的松科2井井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李杨琛报道组全程跟随,记录了“地壳一号”万米科学钻机从出厂到运输到科钻井场的全过程,也体现了新闻人不辞劳苦的精神。

      此次运输过程困难重重,运输路线从我国西南到东北,其间气候也瞬息万变,为运输车队带来了未可预料的障碍。车队在翻越秦岭时小雨绵绵、路滑坡陡,秦岭段高速100多座桥梁和100多个隧道,连续下坡路段长达30多公里,海拔高度下降1100多米,单车总重量达50多吨的运输车队,要通过此路段,危险和困难可想而知。进入黑龙江地区时又遇到百年一见的严重雾霾,严重的时候能见度只有5米。与此同时,所有随队人员在6天的时间里也经历了从西南摄氏20多度宜人气温至东北地区接近0度的低温气候。然而全体运输人员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日夜兼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运输任务。

      “地壳一号”万米钻机的搬运和钻探新任务,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动用了卫星转播车、航拍无人机、车轮跟拍镜头等先进设备,报道了钻机的起运;新闻中心在新闻直播间里进行了现场的滚动直播兼室内采访;科教频道全程记录了运输过程、进行了现场人物采访。《国土资源报》派出了随队记者进行专题报道。有关媒体也从不同侧面相继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报道。此外,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ICDP)主席 Brian Horsfield、秘书长 Ulim Harms分别发来贺信,预祝我国万米钻机的研制成功和“松科二井”的顺利执行,并将其比作大陆科学钻探和ICDP国际合作项目的里程碑。

    深部探测专项“地壳一号”万米钻机运输日志


    一、 10月15日,万米科学钻机出场启运
      201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深部探测专项 “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机出厂启运仪式在宏华集团(广汉)隆重举行,该钻机由SinoProbe-09-05课题设计、四川宏华集团制造生产。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深部探测专项首席科学家董树文教授代表国土资源部在启运仪式上发表讲话,向在场的研发、生产和运输人员的介绍了“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及松科2井的科学意义,宣读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秘书长的贺电,并向给予此次运输任务大力支持和协调的交通部以及全体工人表达了感谢。宏华集团总裁张弭先生、德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分别致辞,对SinoProbe-09项目、SinoProbe-09-05课题承担单位吉林大学同宏华集团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及吉钻机研发团队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巨大付出给予了高度赞扬。四川省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德阳市、广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SinoProbe-09项目负责人黄大年教授及部分钻机科研人员等出席和参加了仪式。

     

    、 10月16日,运输车队顺利安全翻越秦岭

      10月16日下午16时,50辆钻机远程运输车队及8辆后勤保障车辆全部安全通过京昆高速公路陕西省洋县至户县段,顺利翻越秦岭山脉。

    “地壳一号”运输路线图,16日翻越秦岭

      京昆高速秦岭段全长160公里,车辆行驶需要经行115座桥梁、113个隧道,其中最长的隧道超过9000米,全程路段几乎都在山谷中穿行盘绕。其中,秦岭服务区到户县短短30多公里的下坡路段,海拔高度从1500米直降到400多米,成为全程行车最为危险的路段。 远程运输车队平均每台车自重、载重总量超过50吨,全部车队路面行驶排列距离近2公里,属于全程中最危险路段。为此,运输指挥组要求全部车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于15日晚赶到陕西洋县,提前做好准备翻越秦岭。16日清晨,迎着绵绵细雨,运输车队按照化整为零、控制车速、分批出发、保持车距的要求开始翻越秦岭。道路湿滑,能见度低,车队谨慎小心的在山间缓行。路遇多起其他车辆突发交通事故引起堵塞,全体工作人员互相叮嘱,提高注意力小心驾驶。到16时,运输车队全部车辆安全通过户县服务区,成功翻越秦岭山脉。

    车队进入秦岭隧道,平稳、有序行驶

     


    三:10月18日,深部专项管理部门领导及代表在河北牛驼慰问车队

      10月17日晚,经过长途跋涉1800多公里,包括运输车队头车在内的33辆运输车按计划提前到达距离首都北京天安门67公里的大广高速河北省廊坊牛驼服务区。10月18日上午9:30,深部专项管理部门领导及代表为“地壳一号”万米钻机远程运输车队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相关领导出席了慰问活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小烈,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向“地壳一号”万米钻机科研团队表达敬意,向运输车队的工作人员和司机师傅们表示慰问,发放了慰问品,并要求全体车队师傅们安全行驶、克服困难、劳逸结合、注意保暖、顺利抵达目的地。


    四、10月20日,吉林大学在长春迎送“地壳一号”

      10月19日晚,包括头车在内的30辆运输车按计划到达距离长春吉林大学总校区34公里的京哈高速吉林省陶家屯服务区。10月20日上午8:30,吉林大学为“地壳一号”万米科学钻机举行了热烈的迎送仪式。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钰、任露泉,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赵继、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韩晓峰、副校长张向东、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刘晓民及黄大年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迎送仪式。迎送仪式后,“地壳一号”万米钻机研发总负责人、运输总指挥孙友宏教授指令车队继续出发。

     


    五、10月20日晚,“地壳一号”顺利、安全到达“松科2井”井场

      10月20日晚8时,所有钻机运输车、后勤保障车、指挥车全部安全到达“松科2井”井场。10月21日10时,深部专项管理办公室、“地壳一号”万米钻机研制课题组、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指挥部在“松科2井”井场举行简短庆祝仪式,祝贺“地壳一号”安全顺利的到达。同时,四川宏华集团从全国各井场抽调技术骨干,开始了“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各部件的吊装、调试工作,力求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整个安装调试工作将花费30-40天时间完成。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