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贯彻国家“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搭建跨境合作平台,促进各国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地壳研究所、IGCP 592项目、973项目《兴蒙造山带构造体制叠加与成矿》、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中-东亚地质编图项目等多家单位和项目组联合发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中俄中亚造山带学术研讨会暨IGCP592工作会”于2015年9月23—25日在北京举行。
包括俄罗斯5大地学研究机构的22名专家在内的、来自中、俄、蒙、加、德、澳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共130余位在中亚造山带开展工作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出席并致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所长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地壳研究所Dmitrii Gladkochub所长及ICGP592主持人 Inna Safonova博士分别致辞。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王涛副主任介绍了会议的背景、前景及重大意义。
中亚造山带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连接着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克拉通和中国的塔里木-华北克拉通,横跨中国、蒙古、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中亚造山带内发育了一系列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和巨型成矿带,多数成矿带和构造单元都跨越国境。围绕中亚造山带开展国际合作和跨境研究,对于实现理论认识创新和找矿突破、助推“丝路带”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讨会上,34位专家学者介绍了包括前寒武纪基底、岩浆演化、地壳生长、深部探测、矿产勘探、第四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会人员围绕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区域成矿规律开展了深入探讨,就各研究团队以及相关地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进行广泛的交流,取得了可喜成果。会后还将赴内蒙古开展为期三天的 “从克拉通到造山带跨越之旅”野外考察。
按照计划,“中俄中亚造山带会议”将隔年在中俄两国轮流开展。本次会议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国际地学合作的打造了新的平台。
王小烈书记致辞
侯增谦所长致辞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地壳研究所
Dmitrii Gladkochub所长致辞
CGP592主持人 Inna Safonova 致辞
王涛介绍此次会议的背景和意义
第一届中俄中亚造山带学术研讨会暨IGCP592工作会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