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你好,请
  • 登录
  • logotext

    朱立新研究员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编辑 : 中心
    2015-02-26


      2015年2月9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颁发证书仪式在北京朗悦饭店举行,受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委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沈照理教授为朱立新研究员等4人颁发了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当选证书。

      朱立新研究员,男,1963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工作,在地热地球化学、环境及 农业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等领域取得较好了创新性科研成果和业绩,是国内勘查地球化学界有较大影响的科技工作者。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部 级科研项目近3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编论文集7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4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 项。由于在科研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当时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全国地勘系统获此殊荣的10名35岁以下青年科 技工作者之一;1993年被中央国家工委授予“中央国家机关百优青年”荣誉称号;1995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1996年入选首批 “地矿部百名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7年入选“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 号;1997年被确定为“中央组织部联系专家”;1999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杰出青年称号”。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二级研 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 《地质学报》,《地学学刊》等多种地学期刊编委会副主编、编委等。

      朱立新研究员在勘查地球化学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勘查地球化学界有较大影响的科技工作者。取得主要科研成果和创新点为:

      在地热地球化学勘查研究领域,通过对全国20余个不同类型地热田的试验研究,证实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是地热勘查的一种有效手段,提出了一套用于地热勘 查的地球化学指标;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的成因进行了讨论,建立了羊八井地热田的地球化学模式和成因模式;提出了高温地热田新的地球化学勘查 指示元素,包括Li、Rb、Cs、Be、B、W、I等;利用地热田土壤中贵金属Au、Ag等元素异常信息,为热泉型Au矿研究提供了依据;建立了地热田土 壤测量元素水平分带模式。参与完成的“化探在地热勘查中的有效性研究”项目,获得1987年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位。

      在环境及农业地球化学研究领域,自1988年起开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是我国勘查地球化学理论方法应用于环境与农业地球化学领域的早期研究者之一,拓 展了勘查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研究成果证实了勘查地球化学理论方法在解决环境质量评价、农业生态状况、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等相关问题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区域及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调查及监控,水环境质量保护、地方病防治等提供了重要地球化学依据。

      研究并提出了我国冲积平原区多目标区域环境与农业地球化学调查的工作方法;编写了相关技术规范,推动了我国多目标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全 面展开;通过多项农业、环境地球化学专题研究工作,提出了确定异常化学组分基准值的方法---“元素相关关系法”,为环境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判别及形成机理 研究提供了手段;研究并提出了中国东部平原区76种元素的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首次发现存在于城镇周边土壤中的Hg异常由辰砂矿物引起,而且证实此类辰砂 矿物是在表生条件下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参与形成的,同时研究发现其它重金属元素异常与煤燃烧或矿石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微球粒”及磁铁矿、黄铁矿等有关,该成 果为解释土壤中Hg等重金属元素异常形成机理、评价其生态效应提供了全新思路,并建立起人类活动-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间的成因联系。

      开展了农业地球化学应用研究工作,通过对大宗农作物及名优特农产品生长状况、产量及品质等与土壤中元素含量、存在形态相关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制约农作 物生长、影响其品质的地球化学因素和合理种植、科学施肥及土壤改良的建议,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以大宗农作物食品卫生标准为依 据,通过农作物籽实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其根系土中含量相关性研究,提出了区域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标准,为土壤重金属异常生态效应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基 准。

      在环境及农业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有3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秦皇岛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成果获1991年(原)地质矿产部 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5位;“浙江杭嘉湖平原区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及评价”成果获1994年(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位;“城市环境 地球化学调查异常查证方法技术研究”成果获2010年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位。

      在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研究领域,2005年以来,针对实现化探异常评价由定性定量转变、覆盖区化探方法等关键技术问题,围绕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难 点,带领研究团队,在国家、部、局和省区10多个项目的支持下,对矿产勘查地球化学的异常定量评价方法和覆盖区找矿的热磁方法进行积极探索研究,取得了较 好的进展,通过总结30余个热液成因矿床中元素富集贫化及元素质量迁移规律,揭示了由富集、贫化指标构成的矿致异常结构模型,提出了可用于矿产勘查评价的 化探异常评价“多维异常体系”概念及方法技术,并从理论机理上进行阐述,为区域成矿远景预测、成矿前景评价和矿床定位、深部矿体预测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方 法。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和充实了地球化学勘查指标和方法,对促进勘查地球化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业内学者、专家的认可, “矿产勘查中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新指标及其应用效果”成果获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度10大科技进展。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