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质所吕君昌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辽西建昌义县组地层中发现了一个属于双孔目离龙类——朝阳喜水龙(Philydrosaurus proseilus)的化石群。该化石群由6个幼年个体围绕一个成年个体组成。研究结果显示,这是双孔类产后亲代抚育行为最古老的化石记录。研究结果发表 于《地球科学杂志》 (Geosciences Journal)上。
成年个体照顾子孙后代是现生初龙类(包括鸟类和鳄鱼类)生殖生物学的主要特征。这种产后亲代抚育行为在化石记录中的确切证据极为少见。研究小组利用朝 阳喜水龙的化石,回顾了这一类群繁殖行为的化石记录。这组化石骨架中,成年个体被6个属于同一物种的幼年个体围绕着,显然属于同一个家庭小组。考虑到小个 体的大小相同,这组喜水龙解释为一个成年个体与很明显出生于同一窝的、它的后代在一起。
后代孵出后就得到父母照顾的现象,显示这些喜水龙大概是处于与掠食者的对抗中。离龙类的个体相对小,意味着遭受被扑食的危险性更大。为了适应这一重大 变化,幼年个体出生后需要得到父母的照料,这种产后亲代抚育行为可能为后代的高存活率提供了保障。这一标本代表了双孔类中最古老的产后亲代抚育行为的化石 记录。该标本保存于辽宁锦州古生物博物馆。
喜水龙的成年个体和幼年个体生活复原图(由赵闯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