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你好,请
  • 登录
  • logotext

    地质力学所完成中巴经济走廊帕米尔高原段地质环境考察

    编辑 : 中心
    2014-12-24

        为深入全面的为 “重大工程建设区工程地质调查项目”地质调查工作做准备,地质力学所与巴基斯坦南亚可持续发展科技委员会(COMSAT,Commiss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 Asia)于2014年7至8月、11至12月间完成了中巴经济走廊帕米尔高原段的综合地质环境考察工作,并与巴基斯坦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交流,对沿 线地质条件有了初步的系统认识。

      地质力学所姚鑫副研究员带队的综合考察组,克服沿途高寒缺氧、地区政治形势复杂、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对1200余千米沿线的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活 动、地层岩性、河流地貌演化、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了考察,重点了解了帕米尔高原主前缘逆冲断裂带(MFT)、主边界逆冲断裂带(MBT)、主地幔逆冲断裂 带(MMB)、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带(MHT)、主喀喇昆仑逆冲断裂带(MKT)、主喀喇昆仑断裂带(MKF)、公格尔—慕士塔格正断拉张系断裂带 (GMM)、帕米尔主前缘逆冲断裂带(MFT)等8个主要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对其附属的几十条活动断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将中巴经济走廊工程建设面临的 工程地质问题划分为构造活动、冰川运动、斜坡灾害和环境地质灾害4大类,对活动断裂、冰川泥石流、冰川洪水、冰湖溃决、冰川(冰碛物)运动、滑坡、崩塌、 堰塞湖、雪崩、侵蚀塌岸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探讨了其深切河谷地貌、强烈的北拉南压构造运动、厚层冰碛物、北旱南暖大陆季风气候等方面的地 质和地理条件对工程地质问题的控制作用。此外,考察组还就中巴两国已有的地质资料对该区域地层年代、新构造运动、河流演化与第四纪沉积等方面存在的共识和 差异进行了研讨。

      在考察过程中地质力学所科研人员与中巴经济走廊沿线的COMSAT科技委员会、阿巴塔巴德大学、喀喇昆仑国际大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省政府本部等地 质和工程建设机构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交换了下一步合作的意愿,为深入开展中巴经济走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地质调查奠定了基础。

    背景资料: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的具体举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是中巴两国领导人多次倡导,党和国家政策明确要建设的战略性工程。

      中巴经济走廊将建成连接中国内陆与巴基斯坦沿岸的阿拉伯海,集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光缆和电力线路“五位一体”的综合大通道,并配套城市群、工业 群、自贸区建设,全长约2800km。“走廊”将加强中巴两国友谊,打开中国向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改变我国能源运输格局,增强与中国海外军港和重大工 程设施的联系,带动两国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和信息交流。

      廊带穿越青藏高原西构造结,具有高寒高海拔、构造活跃、地形陡峻、地质灾害多样、冰川发育、高地温、高地应力等诸多工程地质难题,中巴两国曾尝试贯通 廊带,但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实现。此外,西构造结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地质科研意义,因地质环境、政治格局、安全形势等问 题,研究程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是工程地质研究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开展中国—巴基斯坦经济廊带(西构造结段)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既是现实的国家需 求,也具有很强的地质科研意义。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