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9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地科院深部探测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前寒武纪演化及岩石圈深部探测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Precambrian Evolution and Deep Exploration of the Lithosphere)”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含港台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瑞士、罗马尼亚、古巴、西班牙、波兰和印度共14个国家的150余名代表(其中境外代表约50名)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前寒武纪及地层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和协助下,1983年9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香山主办了“国际前寒武纪陆壳演化研讨会”(简称“卧佛寺会议”)。作为中国对外开放不久第一次组织召开的大型地学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非常成功,给国际地学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批国际著名地质学家正是通过参加此会议开始认识、了解中国的地学研究和中国地质科学家,它开启了中国学者与国际地学界在前寒武纪地质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为回顾并总结近30年来中外地质工作者在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促进国际地学界就前寒武纪和岩石圈演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交流,在多位国际知名学者的联合倡议下,召开了此次会议。
10月7日,会议组委会主席、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董树文研究员,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主任兼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主任刘敦一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士(院士)威廉姆.康普斯顿教授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教授、加拿大国家级地球科学计划LITHOPROBE首席科学家Ron Clowes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回顾了过去30年中,中外学者在地球科学领域合作的大事记。地科院、地质所有关领导及院士专家也出席了开幕式和研讨会的相关活动。
这次会上,名家云集,各国同仁就前寒武纪及岩石圈演化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共宣讲学术论文近60篇,主要议题包括:1. 前寒武下地壳及地幔的成分、演化、反演和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综合证据;2.岩石圈增生及其对前寒武构造体的意义;3.冥古宙地球:来自地壳记录和同位素的证据;4.稳定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原位、微区综合分析对前寒武地质的推动;5.太古宙片麻岩-花岗质岩石-绿岩带的演化;6.前寒武超大陆:事实-推断-猜想;7. 构造样式及其与前寒武板块构造的相关性;8.元古宙地质。
近年来,中国地学研究发展迅猛,离不开国际同行的支持和帮助。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使我国学者了解了国际上前寒武地质和同位素技术方法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必将对我国前寒武学科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