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SCI期刊《Precambrian Research》2014年246期发表地质所刘平华助理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对孔兹岩带中段大青山-乌拉山地体中变基性岩类进行年代学研究的成果。提出了 大青山-乌拉山变基性岩多期变质-岩浆事件与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之中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过程具有密切成因关系。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华北克拉通 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华北克拉通拼合过程涉及中部带、孔兹岩带和胶-辽-吉带三个古元古代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其中的孔兹岩带被认为是一条含有高压 与超高温麻粒岩的古元古代陆-陆碰撞带。但目前对于该造山带性质、形成与演化过程,存在不同的认识。孔兹岩带可能并非简单的陆-陆碰撞带,其中包含了更为 丰富的构造-岩浆-变质过程。
大青山-乌拉山变基性岩类常以大小不等的透镜体或变形岩墙/岩脉群的形式赋存于围岩?孔兹岩系与闪长质-TTG质-钾长花岗质片麻岩之中。通过变质年 代学研究,它们中的板状高温岩浆锆石记录了2500~2450 Ma(百万年)、2300~2000 Ma、1970~1940 Ma与1870~1830 Ma四组年龄,指示大青山-乌拉山地体在古元古代至少经历了如上所述的四期基性岩浆活动。大青山-乌拉山变基性岩还普遍发育变质锆石,并记录了 2500~2450 Ma与1950~1850 Ma两期高级变质事件,其中,2500~2450 Ma变质锆石微区含有典型的中低压麻粒岩相矿物包体,指示这些基底再造岩系在2500~2450 Ma期间曾遭受了中低压麻粒岩相作用变质作用的及时再造;大青山-乌拉山变基性岩变质锆石还记录了1950~1800 Ma的变质年龄,并可进一步划分为约1950 Ma、约1900 Ma与约1850 Ma三组变质年龄,大致与大青山-乌拉山地体峰期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峰后中-低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以及晚期冷却降温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相对应。据 此认为大青山-乌拉山变基性岩多期变质-岩浆事件与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之中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过程具有密切成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