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你好,请
  • 登录
  • logotext

    “南岭成矿带地壳岩浆系统结构探测实验研究” 课题在深部找矿研究中取得突破

    编辑 : 中心
    2014-07-03

        2014年6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深部探测专项SinoProbe-03-01“南岭成矿带地壳岩浆系统结构探测 实验研究”成果结题验收工作在北京顺利展开。经过前期的数据汇交与检查、原始资料审查、第三方审计的财务评估、第一承担单位的初审、成果与任务书比对、成 果公开与三天网审等多个验收环节后,6月30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研究中心召开了结题验收专家集中评审会。

      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的3位院士和12位专家组成, 包括专家组组长李廷栋院士,委员陈毓川院士、裴荣富院士、深部探测专项负责人董树文研究员等相关专家。

    评委们认真听取报告

        在专家集中评审会上,评委们认真审阅了课题成果报告、论文汇编、专题报告、科普报告和其它有关材料,听取了课题负责人王 登红研究员的汇报,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质疑。来自课题协作单位: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桂林理工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湖南省湘南地质勘查院、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的主要研究骨干参加了答疑。最终,经专家组认真讨论,对课题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一致同 意通过结题验收。

    SinoProbe-03-01课题负责人王登红研究员在作课题成果汇报

      该课题组完成了大量实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以南岭成矿带4个矿集区、3个矿田、5个典型矿床为重点,深入剖析了南岭东段、中段 和西段不同地壳结构地区区域成矿构造背景、演化历史和成矿规律,开展了深部预测,对重点矿区和骑田岭大剖面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联合的多学科、 多方法的深部探测试验工作。目前,课题组已出版专著1部,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SCI论文17篇,EI论文11篇;培养研究生50余 名,其中博士和博士后6名。课题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设计要求和考核指标。

      通过对南岭成矿带不同地段区域成矿条件和地壳演化历史的综合性研究,认为南岭成矿带的地壳浅表结构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总结了各自的成矿规律,为矿集区、矿田深部探测及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桂西北矿集区、湘南骑田岭矿集区和赣南粤北矿集区及大厂、坪宝、瑶岭等不同类型矿田的典型解剖,总结了黄沙坪等典型矿床矿化元素的垂向分带规律,构建了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指出了找矿方向,为矿山企业的找矿提供了指导。

      通过建立基于新一代金刚石压腔技术的高温高压实验室和成矿动力学实验装置的优化,以广西大厂100号矿体等不同类型热液矿床为重点开展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初步证实锡等金属元素气相迁移和极端条件下快速结晶的成矿机制,填补了空白,深化了认识。

      以穿越骑田岭岩体的大剖面为重点,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放射性、多元同位素和矿物岩石等19种方法联合试验,总结了适合于不同需求不同专业 方法的深部探测技术路线和勘查模型,发现了一批新的可供找矿勘查的地物化异常,初步揭示了南岭中段的地壳深部结构及岩体侵位机制。

      将深部探测过程中获得的综合信息和成矿规律相结合,圈定了11个找矿远景区,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刘凤山处长对会议进行总结,他提到,深部专项“南岭成矿带地壳岩浆系统结构探测实验研究”课题在多方法、多学科深部找矿综合研究 与实践中做了有益尝试,下一步要很好地总结、提升前期工作成果与经验,建立或形成有效的深部找矿模式和思路,并推广应用,指导我国的深部找矿实践”。

    课题组成员在答辩

    课题组成员在答辩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