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你好,请
  • 登录
  • logotext

    SinoProbe-07“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 项目通过所有课题的结题验收

    编辑 : 中心
    2014-06-27

        2014年6月16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SinoProbe-07“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项目”下属五个课题的结题验收专家评审会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 震局的16位院士、专家参加了评审,专家组组长为李廷栋院士。

    李廷栋院士、董树文研究员等专家参观大规模并行计算集群

      此次结题验收专家集中评审会议前,该项目的五个课题已进行了数据汇交、单位初审、多项软件版权、专利的获取与多家用户检测报告,并在年初就完成了财务 第三方审计。2014年6月10日后,深部探测专项管理办公室陆续在深部探测专项网站上公布了课题成果信息,开始了专家网审工作。2014年6月13日在 深部数据中心,会务组组织专业软件专家对岩石圈三维模拟与可视化系统、岩石物性参数数据库进行了检测。

      6月16日,经过课题负责人现场汇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计算中心观摩三维模拟成果展示、大规模并行计算集群(计算能力现位全国高校第一)、答辩和 集中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五个课题组均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内容,技术指标达到要求,全部通过验收。其主要突破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SinoProbe-07-01 课题负责人张怀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计算中心大屏幕前向专家介绍岩石圈三维模拟可视化成果

    1、整合和开发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的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平台。该数值模拟平台网格计算能力达到千万网格级,能支持Maxwell模型、牛顿流体(地幔)与 非牛顿流体(地壳)方程、线弹性模型、温度场(能量方程)以及各个模型之间的耦合。为满足大规模数值模拟产生的海量数据实时可视化的需求,建立了一个三维 大规模可视化平台。

    2、完成了各项典型岩石物理性质的实验测试及研究。特别是在对叶蛇纹石的速度测试、延长油田砂岩在干燥、饱水及饱油条件下纵波、横波速度的实验研究,大别 -苏鲁造山带典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地震波性质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认识。开展了中地壳条件下的高温高压流体与岩石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组装运行了新的大型 水热实验体系,扩大了实验温度压力范围(大于300℃),提出了中地壳高导低速层成因的新认识。

    3、为满足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提供必需的岩石物理性质参数的需要,做了大量的岩石物理性质测试与实验研究,开发了数据挖掘算法模型,分析得到了地震波速、 渗透率、磁性、电性、热物理等各类数据间的34种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验获取了2300余件岩石样品的物性参数,开发了物性数据库系统,收录岩石物性 数据4000余条,开展了多项岩石物性研究,构建了中国大陆主要岩石类型物性参数测试与数据库。方便查询中国大陆主要岩石类型的各种物性参数。

    4、在开发的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平台上,采用中国大陆主要岩石类型物性参数测试与数据库的物性参数,反演了中国大陆岩石圈上地幔温度分布,计算了中国大陆 及邻区岩石圈三维热结构,给出了包括强度和等效黏滞性系数在内的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三维流变结构;评估了温度、含水量、岩性等测量的不确定性对岩石圈热 和流变结构反演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流变性质的不确定性。

    5、对全球地幔对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全球、区域和局部进行多尺度的逼近;提出了印度板块在软流层运动驱动下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太平洋俯冲带的后撤是影响 中国大陆地球动力学基本格局的主要因素的认识;青藏高原下地壳可能存在绕东构造结的顺时针流动,影响了高原现今运动状态;研究了汶川地震的孕育机制;通过 对紫坪铺水库蓄水的孔隙弹性和渗透过程的模拟,深化了对水库地震模拟的方法和关键参量影响的认识;开展了区域应力场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的研究,通过对日本 Mw9级大地震对华北影响的数值模拟,提出了从应力角度对区域中期地震活动性预测的新思路。

    SinoProbe-07项目总负责人石耀霖院士介绍该项目第五课题研究成果

    SinoProbe-07-04课题负责人龙长兴研究员汇报课题研究成果

    评审专家在仔细检查各个课题提交的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