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市委、市政府举行了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向133项研究成果颁发了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生代研究团队与北京自然博物馆联合申请的“燕辽—热河生物群重要脊椎动物宏演化与多样性研究”科技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团队成员有季强、姬 书安、吕君昌、袁崇喜、王旭日等5位科学家。
“燕辽—热河生物群重要脊椎动物宏演化与多样性研究”科技成果,主要以我国晚中生代“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哺乳类、鸟类、恐龙类、翼龙类等 重要门类的化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能够反映地球历史变化节点以及对生物进化和地层划分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脊椎动物化石。
创建了恐龙羽毛颜色识别技术,首次恢复了恐龙羽毛的全身羽毛颜色。揭示了晚中生代脊椎动物重要门类的生态多样性。首次以确凿的化石证据证明鸟臀目恐龙 具有护幼行为;将柱齿兽类哺乳动物进入水中生活的最早时间至少提前了一亿年;首次提出了辨别翼龙性别的主要特征;揭示了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牙齿演化分异情 况。
提出了翼龙、哺乳动物等生物类群演化分类和起源的新理论。发现的达尔文翼龙是介于原始翼龙与进步翼龙之间的过渡类型,为非常规和有争议的翼龙演化模式 首次提供明确的证据;发现了中华侏罗兽,把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记录的时间提前至少3500万年,并与DNA研究结果吻合;发现了真三尖齿兽新的齿尖模式类 型;解释了现代哺乳动物如何获得中耳结构的过渡情况。
研究中发现的新属新种化石30个,其中15个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化石,为晚中生代古生物及地层学的研究和重要脊椎动物宏演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证材 料;填补了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化石记录;填补翼龙演化的空白;揭示了晚中生代生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呈现生态多样性演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