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14日,《海西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环境地质问题研究》课题3《海西经济区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研究》组织召开课题汇报会,部署2014年度工作。
该课题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承担单位及课题协作单位福建省地质调查院和北京化工大学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项目第二负责人张佳文研究员出席并主持。
会上,福建省地调院杨军华高级工程师、北京化工大学冯流教授、矿产资源研究所王蕊博士后,分别汇报了《晋江流域典型重金属Pb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 的风险区识别》、《Hg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形成机理和爆发轨迹》以及《Hg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修复技术》3个专题两年来取得的工作进展和研究成 果。课题负责人陈明研究员作了《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与治理技术》的学术报告。
该课题自2012年正式实施以来,研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野外采样、室内模拟和分析化验工作。截至目前,3个专题已基本完成任务书的要求,进展比较顺 利。处理区域化探数据和多目标化探扫描数据3.68 km2;设置水文地质单元观测点60个;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解译6000 km2。筛选出重金属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风险区2处;确定了晋江流域的地球化学场特征;采用遥感解译加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土地划分为农业区、 林业区和居住与工业区;初步建立了晋江流域Pb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风险区识别模型;明确了示范区土壤中Hg的累积释放规律及关键控制因子;建立了土壤 Hg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爆发轨迹;提出了基于化学固定原理的修复技术,确定了用于阻断Hg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爆发的修复材料;通过盆栽实验和地 块实验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确定了关键修复技术参数,为2014年实际场地修复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3个专题取得的进展,针对各专题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方向、方法、工作重点及任务目标,分别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强调要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成果水平,鼓励课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