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简称地质力学所) 两项成果“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阿拉善地块前中生代构造归属新认识”通过层层选拔,分别入选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地科院十大科技进展。
入选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的“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是由地质力学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的。殷跃平、张永双研究团队 紧密围绕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等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在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特别是集成创新地面测绘、综合物探和InSAR技术, 修正了强震区逆冲型工程活动断裂和地震破裂带安全避让公式;首次开展了斜坡地震动特征监测和地脉动特征测试,获得了山体斜坡地震动放大规律,提出了竖向地 震力对峡谷区山体稳定性的放大效应;建立了基于天空地一体化应急调查技术的汶川地震灾后快速编图与评估方法,以及地震滑坡-碎屑流的成灾机理和震后高位泥 石流早期识别的特征指标,为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了理论支撑。
入选地科院十大科技进展的“阿拉善地块前中生代构造归属新认识”项目是杨振宇研究员团队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的资助 下,开展的对河西走廊带-阿拉善地块中晚泥盆世-早中三叠世沉积地层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Hf同位素分析和古地磁研究。经研究发现了牛首山地区 中-晚泥盆统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及Hf同位素特征与华北地块同时代碎屑锆石存在显著差异,阿拉善地块中-晚泥盆世、晚石炭世、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古 地磁极与华北地块也存在明显差别,指示阿拉善地块在晚古生代很可能不是华北地块的组成部分。古地磁资料还显示,中三叠世后印支运动使阿拉善地块相对于华北 发生约30度逆时针旋转,导致阿拉善地块最终与华北地块拼合。该项成果对华北地块构造格局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