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1月16日,地质所“中国西部重要蛇绿岩带形成构造环境研究”工作项目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了地科院组织的评审验收。项目启动于2009年,联合了中 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海省科技厅和地调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和成都地质矿产所等多家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力 量,项目历时4年,取得多项成果。
进一步证实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形成较早(150-163百万年),中、西段形成较晚(120-130百万年),代表了不同时限洋壳的遗迹;提出中 段的日喀则蛇绿岩既不是单一的形成于大洋中脊(MOR),也不是形成于俯冲带(SSZ),而是在洋盆(MOR)演化晚期叠加了弧前扩张的印记;东段泽当和 罗布莎蛇绿岩的形成经历了初始洋盆,弧前扩张和岛弧三个阶段,属于形成于俯冲带的(SSZ型)蛇绿岩;罗布莎蛇绿岩伴有的高铬铬铁矿属弧前盆地成因。
西天山地区发现了一些新的蛇绿岩出露点,并获得了一批新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建立了西天山地区古大洋洋陆分布格局及古洋盆的打开、扩张到俯冲消亡,以及碰撞造山的演化历史。
在藏北羌塘中部地区确立了早古生代(501-437百万年)和早石炭世(357-345百万年)两套蛇绿混杂岩,推测该地区古特提斯洋的发育自早古生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三叠纪随着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而消失。
总结了祁连山地区不同性质的蛇绿岩带,认为祁连洋从新元古代(>700百万年)到奥陶纪(440百万年),扩张时间大于200百万年,为海水深度大于3000米的开阔大洋,建立了祁连山典型大洋俯冲带的构造演化模式。
培养了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一批年轻地质科研人员逐渐成长起来。编制了中国西部蛇绿岩构造图,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
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组人员十多次赴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天山、准噶尔、阿尔金山、祁连山等西部艰苦地区开展野外考察。尤其是在项目启动的2009年,肖序常院士以80岁高龄亲赴西藏,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沿线的蛇绿岩进行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