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你好,请
  • 登录
  • logotext
    滇西保山地块双脉地晚始新世过铝质花岗岩:锆石 SHRIMP U-Pb 定年、地球化学和成因 [查看] 黄静宁陈永清ZHAIXiaoMing卢映祥谢永富程志中
    滇西保山地块大地构造上位于藏-滇-泰-马中间板块中段, 西以怒江-瑞丽断裂为界, 东以澜沧江-柯街-南汀河断裂为界. 由于缺乏出露的新生代花岗质岩石, 传统上认为, 在喜马拉雅期该地块花岗质岩浆活动微弱. 因此, 双脉地晚始新世隐伏花岗岩的发现, 改写了该地块无喜马拉雅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的记录. 对取自研究区 ZK7-1和 ZK0-1钻孔岩芯花岗岩样品锆石 U-Pb 年代学、地球化学和 Sr-Nd-Pb 同位素研究表明: (1) 双脉地隐伏花岗岩岩石类型为中粗粒二云母正长花岗岩, 岩体以高SiO2低CaO为特征, 总碱量(K2O+Na2O)为 5.22%~8.03%, K2O/Na2O 比率 0.24~1.79; K, Rb, U, Th 和 Pb 显示清晰正异常, Ba, Sr, Ti 和 Nb 显示清晰负异常; 具中等稀土元素含量(85~125 μg/g), 中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4.77~7.22), 以及中度负 Eu 异常(δEu=0.29~0.39), 属于钾钙碱性-钙碱性强过铝 S 型花岗岩. (2) 利用 SHRIMP 锆石 U-Pb 同位素定年获得上述两类岩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36.27±0.48)和(35.78±0.49) Ma, 成岩年代为晚始新世. (3) 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双脉地二云母正长花岗岩源岩来自成熟大陆地壳物质, 具有典型 S 型花岗岩特征. (4) 花岗岩样品 w(CaO)/w(Na2O)和 w(Al2O3)/w(TiO2)比值及其在 w(CaO)/w(Na2O)-w(Al2O3)/w(TiO2)图上分布表明, 其岩浆来自地壳富粘土质物质的部分熔融, 其熔融温度约为 900~950℃; 依据锆浓度饱和温度计计算岩浆结晶温度 775~795℃;在Hf-Rb-Ta 微量元素判别图解上, 花岗岩样品分布于后碰撞构造环境. (5) 在喜马拉雅后碰撞造山阶段, 伴随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的持续楔入, 印支地块(或保山地块)向南东方向逃逸, 作为地块西界的高黎贡断裂带发生大规模走滑剪切作用, 并触发加厚地壳减压部分熔融形成过铝花岗质岩浆, 然后冷凝结晶形成双脉地二云母正长花岗岩。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