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
登录
首页
平台概况
新闻中心
中心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关注
平台资源
资源列表
平台服务
机时安排 A
机时安排 B
投诉建议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
服务案例
下载中心
中心发布
调试工具
运行环境
关于
联系我们
发展历程
BJSHRIMP
平台组建背景
搜索
返回
鲁西铜石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胡华斌
、
毛景文
、
刘敦一
、
牛树银
、
王涛
、
李永峰
、
石玉若
首次报道了鲁西地区铜石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果。通过对斑状细粒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18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谐和年龄数据,其中有10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为167.9~ 183Ma,加权平均值为(175.7±3.8)Ma;另外8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为2502~2554Ma,加权平均值为(2518±11)Ma。二长斑岩样品仅获得2个207Pb/206Pb年龄数据,在2485~ 2512Ma之间。(175.7±3.8)Ma指示了铜石岩体的结晶年龄为中侏罗世,(2518±11) Ma代表了岩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新太古代五台期锆石的年龄。根据SHRIMPU-Pb年龄结果,认为鲁西地区存在燕山早期构造岩浆热事件,与之有关的归来庄金矿也在此时期形成。
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李永峰
、
毛景文
、
刘敦一
、
王彦斌
、
王志良
、
王义天
、
李晓峰
、
张作衡
、
郭保健
首次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雷门沟花岗斑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25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年龄数据,其中有11个分析点形成谐和年龄,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29.1±3.0~138.4±2.3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36.2±1.5Ma;另外9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884±20~2629±7Ma;前者指示了雷门沟岩体的结晶年龄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后者则代表了岩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太华群锆石的年龄。首次采用ICP-MS法测定雷门沟斑岩型钼矿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31.6±2.0~133.1±1.9Ma,加权平均值为132.4±1.9Ma,指示了雷门沟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两种精测方法获得的年龄相吻合,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或成矿略晚于成岩。测试结果表明雷门沟斑岩钼矿与金堆城等东秦岭钼矿带其他钼矿床基本同时形成。
天山-阿尔泰东部地区海西晚期后碰撞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特点及可能与地幔柱的关系
[
查看
]
毛景文
、
FrancoPIRAJNO
、
张作衡
、
柴凤梅
、
杨建民
、
吴华
、
陈世平
、
程松林
、
张长青
天山—阿尔泰东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镍成矿区,近年来针对区内的铜镍矿床和相关岩体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找矿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已经探明了十几个矿床和矿点。笔者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结合目前地质勘查和找矿评价的新进展,比较详细地全面总结了后碰撞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基本特点、成矿规律和成矿过程,并建立了描述性成矿模型。这些矿床沿一组平行的走向近东西的深大断裂分布,与成矿有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一般不大于5km2,小的可为一个岩墙。矿化分两种类型:通道型和熔离型。成矿时代为298~270Ma,为中亚成矿带大规模成矿期的组成部分,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与这组铜镍硫化物矿床有关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可能是早二叠世大面积喷溢岩浆的残留根部或通道部分,可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另外,针对区内的地质特征,结合以往找矿的成功经验,对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东秦岭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叶会寿
、
毛景文
、
李永峰
、
郭保健
、
张长青
、
刘王君
、
闫全人
、
刘国印
东沟钼矿是在东秦岭钼矿带中于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对其含矿斑岩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采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技术,对东沟含矿铝质A型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成岩年龄为112±1Ma;采用ICP-MS法测定东沟钼矿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模式年龄为116.5±1.7~115.5±1.7Ma;两种方法获得的年龄相近,表明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形成。东沟斑岩钼矿与东秦岭金堆城、南泥湖、上房沟、雷门沟等斑岩钼矿具有20Ma以上的时差,反映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东秦岭宝丰盆地大营组火山岩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
查看
]
谢桂青
、
毛景文
、
李瑞玲
、
叶会寿
、
张毅星
、
万渝生
、
李厚民
、
高建京
、
郑熔芬
宝丰盆地是东秦岭北部的重要火山岩盆地,主要发育早白圣世大营组火山岩,熔岩主体为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安山岩,为钾玄质火山岩,具有较高Na2O + K2O ( 8. 04%.-9.37% )、富集大离子亲石和轻稀土而亏损高场强元素特征,同位素(87Sr/86Sr)。和(143Nd/144Nd)、分别为0.7067~0.7079和0. 5117~0.5118。本文在总结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应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大营组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安山岩进行了精确测年,结果表明: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中锆石粒度较细且较少,阴极发光图像未显示明显环带结构,2个点SHRIMP谐和年龄为148.5~132.4Ma,可能代表残留格石年龄。粗面安山岩中存在大童的格石,大多数格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明显的环带结构,暗示它们为岩装成因的锆石,14个点SHRIMP谐和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7±2Ma ( MSWD =1.3 )。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表明:东秦岭宝丰盆地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全世(117±2Ma),与A型东沟花岗斑岩和太山庙花岗岩基、新发现的东沟和汤家坪斑岩相矿的形成时代相当。秦岭造山带及郁区陆内造山深部过程存在俯冲组分,造山结束于早白圣世晚期,岩石圈伸展有助于下地壳拆沉作用。这些认识将为理解秦岭一大别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扬子地台西缘河口群钠长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查看
]
周家云
、
毛景文
、
刘飞燕
、
谭洪旗
、
沈冰
、
朱志敏
、
陈家彪
、
罗丽萍
、
周雄
、
王越
会理拉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铜矿区之一,区内前震旦纪河口群是拉拉式铜矿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前人利用多种同位素方法对河口群进行过年龄测定,但获得数据差异大,造成河口群在康滇地轴前震旦基底地层划分中存在争议,因而无法约束河口群成岩及变质过程与成矿的关系。通过对河口群钠长岩中的锆石采用高精度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年龄为1680Ma±13Ma,因而,将河口群归为早元古代晚期。此外,岩石有一致高的Nb/Y比值(0.7~3.0),属碱性玄武系列,在Nb/Th-Zr/Nb和Zr/Y-Nb/Y图上,HFSE比值成分点落入洋岛玄武岩(OIB)范围,具有较陡的REE分布型式和“驼峰”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缺乏Nb,Ta负异常,与大陆玄武岩十分吻合,以及岩石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口群钠长岩形成于陆间裂谷,来源于地幔深部。
赣南营前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
查看
]
郭春丽
、
毛景文
、
陈毓川
赣南营前岩体由早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在前者中普遍发育暗色基性包体。SHRIMP锆石U-Pb测年显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172.2±3.1Ma,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168±3Ma,包体为167.6±3.3Ma。所有的岩石均为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 Eu负异常并不明显的特征,Nb-Ta负异常显示壳源物质的特征。晚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早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暗色包体的(87Sr/86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0885~0.70965、0.71058~1.46393、0.70788~0.70923和-6.38~-5.31、-6.51~-5.17、-5.47~-4.31;锆石εHf(t)值分别为-12.4~-5.7、-9.2~-4.2、-9.4~+0.1。结合岩相学、地球化学研究,初步认为营前岩体的两期花岗质岩石源于地壳重熔,地幔底侵导致地壳熔融形成营前岩体,基性岩浆加入到未冷却的酸性岩浆中形成了目前所见到的暗色包体。结合区域上的研究资料,认为中侏罗世期间,沿“十杭”断裂带及与其相平行的一些深断裂发生了板块的撕裂,这些缝合带是岩石圈相对薄弱的地带,有利于幔源物质底侵上升以及壳幔相互作用。
豫西太山庙铝质A型花岗岩SHRIMP锆石 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
查看
]
叶会寿
、
毛景文
、
徐林刚
、
高建京
、
谢桂清
、
李向前
、
何春芬
太山庙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豫西地区,呈岩基产出,出露面积约290km2。根据它们的接触关系可以划分为3期:第1期中粗粒碱长花岗岩、第2期细中粒碱长花岗岩、第3期碱长花岗斑岩。利用SHRIMP锆石U-Pb法对主要岩性中粗粒碱长花岗岩进行测年的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15士2Ma,晚于区域上的南泥湖等花岗斑岩体和文峪、花山、合峪等花岗岩基。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基本相似,主要由条纹长石、钠长石(An<10)、石英和少量的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具富硅(SiO2 70. 63%~76. 59% ),偏碱(Na20+K20 8. 23%~9. 34%) , Fe0" /Mg0值相对较高(3.00~7.21),CaO和Mg0含量低(分别为0.46%^1.18%和0. 15 %~0.65%),准铝质一弱过铝质(A/CNK为0.95~1.13)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上,明显富集REE(Eu除外),Zr,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HFSE ),而Sc,Cr,Co,Ni,Sr和Eu等含量较低。此外,还具有较高的Ga/Al比值特征(2.7~3.6 ),所有这些特征均说明其与I型和S型花岗岩有明显的区别,而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在相关判别图解上属于A1型花岗岩,表明其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新疆阿尔泰南缘阿巴宫铁矿区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岩年龄及地质意义
[
查看
]
柴凤梅
、
毛景文
、
董连慧
、
杨富全
、
刘锋
、
耿新霞
、
杨宗喜
、
黄承科
阿尔泰南缘古生代康布铁堡组火山岩系是许多铁矿、铜锌矿以及铅锌矿的赋矿围岩,但该赋矿地层 目前还缺乏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应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法,获得阿尔泰南缘克朗盆地内阿巴宫铁矿区康布铁堡组地层中变质流纹岩的形成年龄为412±3.5Ma(MSWD=1.4),证明了阿尔泰南缘克朗盆地内泥盆纪早期存在着强烈的火山活动,与区内广泛发育的火山岩属于同一事件的产物,可能与同时代的花岗岩有相同的动力学背景。本项结果为研究阿尔泰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及阿巴宫铁矿床成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岩墙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拆沉的证据
[
查看
]
王团华
、
毛景文
、
王彦斌
对小秦岭一熊耳山地区岩墙锆石开展了SHRIMP II U-Pb法年代学研究显示,岩墙岩浆源区的锆石主要表现为华北南缘陆壳基底中的继承性锆石特征。根据地质关系确定的侵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中的岩墙,其锆石年龄定年结果主要表现为1843±10Ma和768±15Ma左右的年龄,多数锆石表现为该区域熊耳群火山活动事件1850Ma左右的年龄,只有很少的锆石颗粒记录T中生代时期128Ma左右的侵位年龄。总体看来,岩墙中锆石较全面地记录了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锆石刚年结果反映出华北陆块阜平运动(2500-2400Ma )、华北南缘熊耳群火山喷发事件(1850Ma)、震旦纪构造活动(850-700Ma)、扬子陆块俯冲拼贴于华北南缘的造山事件(约200Ma)和燕山期(约130Ma)的岩墙岩泉侵位活动。岩墙的Sr, Nd, Pb同位素示踪揭示了岩墙岩装源区与扬子陆块的亲缘性,从而证明新元古代一晚古生代时期扬子陆块向华北陆块南缘俯冲,以及后来秦岭造山带在造山期后华北南缘下地壳基底拆沉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岩墙中错石侧年结果多显示为老的继承性错石的原因可能是中生代时期生长的错石颗粒较小, 而继承性错石颗粒较大, 错石单矿物分选过程中主要挑选出继承性错石的缘故。
«
1
(current)
2
»
© BJSHRIMP 2013 - bjshrimp.cn